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搭伴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从做个羊贩子开始

重生:从做个羊贩子开始

三月三十三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重生过去,无法预料到的开头,难以猜透的结局,钱要好好挣,日子要慢慢过,同样的身份,不同的结局…………

主角:顾远   更新:2022-12-29 05:3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顾远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从做个羊贩子开始》,由网络作家“三月三十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过去,无法预料到的开头,难以猜透的结局,钱要好好挣,日子要慢慢过,同样的身份,不同的结局…………

《重生:从做个羊贩子开始》精彩片段

“好的不学,坏的不要人教,学习一塌糊涂,抽烟喝酒倒是样样没拉下……这下好了,往后和我们一样,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永远没有出息的待在农村当个受苦人吧……”

顾远在母亲罗素梅的阵阵絮叨声晃晃悠悠的精明了过来。

然后又花费差不多15分钟30秒的时间得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结论。

那就是他竟然阴差阳错重生了。

一下子回到了2008年。

一个在他前世生命中存在着一定特殊记忆的年份。

抬头看着墙壁上贴着的年年有余海报,顾远很是震动的内心逐渐平息了下来。

目光也从茫然开始变得明亮。

倒不是心态巨好,一下子就贯彻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实际内涵。

只是事发突然,望着眼前的一切,根本顾不得其他。

走出房门。

一个谈不上精致但还算干净的院子,锈迹斑斑的铁大门,长满苔藓的院墙……

顾远抬头迎着太阳,看着眼前的这一切,脑海深处那段封存许久的记忆逐渐清晰了起来,陌生又熟悉。

没错。

这就是2008年的他们家。

深吸一口气,顾远不自觉又咧着嘴笑了起来。

真的也好,做梦也罢。

他此刻还是想情不自禁说一句:你好啊,2008年的顾远。

“你爸这会儿估计快到集市了,走的时候脸色很难看,你要是不想被收拾,就赶紧去帮忙”

正在此时。

母亲罗素梅也走出了房门,一时间,她倒是没太从顾远的身上发现什么异常。

“哦,这就去”

顾远稍微错愕一下,旋即马上给予了回应。

脑海里也浮现出了2008年诸多关于父亲的记忆。

比如,父亲顾志军是个小商贩,一年四季总喜欢做一些小生意。

这些年,虽没赚到多少钱,可在小涧村,乃至整个白湾镇,那名头多少还是有的。

顾志军经常自嘲,他应该就是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了。

而顾远则对此深感认同。

今年过来,羊肉价格一直不错,父亲就染指了贩羊生意,平时走家串户一只两只的去买,等到了白湾镇每隔10天的集市,就把羊群赶到集市上贩卖,有时也会去其他乡镇集市去贩卖。

有时能挣到钱,且可能挣得不少。

可有时候就不行了,自己看走眼或者说行情波动都可能导致赔钱。

当然这也正常,做生意嘛,不管大小,总是有赚有赔,这天底下可不存在稳赚不赔的买卖。

正所谓怕赔钱就别进这一行。

这不。

今天是老历五月二十一,白湾镇今年五月份最后一个集市。

昨天下午。

父亲顾志军已经提前告诉顾远了,说是让今天早起帮他把羊赶到集市上贩卖。

顾远当时答应了。

可晚上他给喝醉了。

一大早死活叫不起来,顾志军拉不下脸,索性一个人生着闷气走了。

这才有了母亲罗素梅刚才的絮叨。

想起这些,顾远揉了揉眼睛,也顾不上洗脸刷牙,拦住后村的一辆五征三轮车就往白湾镇跑。

白湾镇距离小涧村十几里路,算不上多远,三轮车没用半个小时就到了。

农村的集市永远都是受欢迎的。

尽管混杂、脏乱,可一眼望去尽是人影,非常热闹,沿街各种商贩的叫卖声更是此起彼伏。

什么辣椒种子两袋10块,切肉砍刀百年老品牌了,熟悉老套,但很亲切。

“有没人曾告诉你,我很爱你……”

有些卖盗版cd的老表,手里提溜着拉箱,更是穿梭在人群中间,播放着时下这几年最流行的歌曲。

站在街口。

顾远稍微感慨一番,擦了擦额头的热汗,凭借着脑海里记忆,一股脑就往牲畜市场跑去。

沿途没看到赶着羊群的父亲,可见其已经到了。

农村集市虽然混乱,但大板块还是有区分的,一般情况下,都会存在专供交易买卖的牲畜市场。

而在顾远他们家这一带。

最常见的牲畜买卖就是猪、羊、驴和骡子。

像牛和马,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少有。

这也和一方水土有关。

没有草场,地势崎岖不平,不适合马这种牲畜生存,耕种也不需要牛,基本上以骡子和驴为主。

没办法。

这年头还很落后。

不然直接就用机械了。

顾远很快就在牲畜市场找到了父亲顾志军。

一个身材高大,长相有些凶悍的男人。

“醒了?”

瞪了顾远一眼,父亲倒也没有真的生气。

顾远也不在意,父子之间,这些根本不算什么。

他紧接着便把目光投向了父亲眼前的羊群,有山羯羊,也有绵羊,加起来一共有个30来只。

与市场里那些大贩子相比,父亲这30几只羊确实有点不够看,属于小打小闹级别。

可话说回来了,有总比没有强,一次性贩卖30几只羊也不是谁都可以办到的,按照时下的物价,这30几只羊差不多还值两万多块钱呢。

“老板,你这些山羯羊咋卖”

就在顾远盯着羊群想一些事情的时候,一个头发乱糟糟的,穿着很普通的中年人走过来主动问价了。

看架势,是看中山羯羊了,至少是有兴趣的。

对此,顾远笑了笑,指了指身旁的父亲,示意中年人和父亲谈。

至于他自己,则选择先沉默,虽然他也可以做这个生意……

中年人和顾志军一阵拉扯,最终并没达成一致。

一共是21只山羯羊,顾志军平均下来的要价是750,中年人最高只愿意掏650,双方存在着100块钱的分歧,在牲畜买卖这个行道里,100块钱分歧属于很大差额了,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谈成的。

“唉,今天这个山羯羊恐怕不好卖,市场有点死,买羊的人也并不多,而且我心知肚明,前两天买这些山羯羊的出价给高了,弄不好真要赔钱”

一个小时左右,顾志军前后和三波买主谈崩,最后他也是有点失落,走到儿子顾远身旁一脸苦笑的说着,今天一共赶来了37只羊,16只绵羊倒是顺利卖掉了,平均1只卖了510,算下来16只绵羊能挣1400块钱,老实说,这个情况已经很不错了,本该是高兴的事儿。

可他高兴不起来,左边赚钱,右边却要赔钱,绵羊挣的钱眼看着不够山羯羊这边赔的。

之前买这21只山羯羊平均下来的成本是710,顾志军想着,即便今天集市山羯羊行情不好,那也得争取保本,可没成想几个买主最高的出价只有660,如此一来,保本是不可能了,弄不好还真的要赔钱。

一挣一赔,可不就是白忙活一场。

“要不咱赶回去吧,等下个集市再卖”

就在顾志军一脸失落之际,半天都没说话的顾远突然张口。


“赶回去?你说的倒轻松”

顾志军眉头当即就皱了起来,在做生意这个行道里,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能一次性谈成的生意,最好不要延后。

不是说延后就一定更不可能挣到钱,只能说这里面牵扯着一个“人都不长前后眼”的说法。

往往在这种时候,一般人都是不敢赌的,哪怕是自认倒霉也要立刻出手,只有少数人会选择赌一把。

抛开极个别的二愣子之外,这类人有个统称:高手。

顾志军不觉得自己就是个做生意的高手,且今天集市山羯羊的行情摆在那里,他也不认为下一个集市价格能好到哪里去。

所以一点儿没觉得顾远这个建议靠谱。

“其实也怪我没经验,每年这个时候都是羊市淡季,价格不可能上涨,不应该在这种情况下高价买羊的”

顾志军摇了摇头,有些小后悔,他四处张望,打算再等等看,心里已经有了决断,但凡有个出手的机会,绝对不能再放过,今天哪怕是不赚钱或者少赔点,也要争取丢掉这个包袱。

没错。

在顾志军眼里,这21只山羯羊已经成了一个包袱,是烫手山芋。

“可过不了多久就是七月十五了,每年到这个时候羊肉价格就会开始上涨”

顾远并没死心。

他意识到想要说服父亲,必须有一个不错的理由。

可一时之间,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搬出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个日子。

今天老历是五月二十一,阳历已经是六月二十七了,距离七月十五的确没多长时间,不到20天。

当然。

要是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他清楚的记得前世同时期发生的诸多事情,包括再过几天,山羯羊价格的确会上涨的情况。

这也是他刚才劝说父亲把21只山羯羊先赶回,等下个集市再赶来卖的原因。

“七月十五?”顾志军掏出烟盒往自己嘴里塞了一根,少许意外的瞅了一眼顾远。

他有些惊讶,这混小子今天怎么对贩羊做生意的事如此上心,以前可不这样,在此之前,顾远也和他在集市上一块儿卖过羊,可每次都事不关己,一副赔与挣都无所谓的态势。

这让顾志军觉得顾远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这方面一点儿也没随他,还不如大儿子顾泰呢。

这也是这些年纵使顾远再吊儿郎当、调皮捣蛋,他始终坚持让其一直待在学校的原因。

不过想到学习的事,顾志军神态顿时就又不受控制的黯淡了许多。

他这辈子没什么文化,只上了几年小学,从年轻的时候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一直到现在,说实话没少吃没文化的亏。

故而一直都希望自己的三个孩子都能好好读书,都能有文化,甚至都能考上大学。

可事与愿违。

大儿子顾泰初中刚上一年就辍学了,当时他拿着木棍狠狠的把顾泰打了一顿。

可那小子脾气太倔,愣是一滴眼泪没掉,直接摆出一副就算你把我打死了,我也不上学的态度。

没办法。

顾志军只好默许了顾泰的辍学。

顾远排行老二,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闹辍学。

可他性格没有顾泰倔,每次闹着要辍学,只要被顾志军锤一顿就能安稳一段时间。

在顾志军和周遭一些亲戚朋友看来,单就学习这方面,顾远要比顾泰更有天赋一些。

顾泰辍学的根本原因是学不进去。

顾远则不一样,他是不愿意在学习上下功夫,属于身在曹营心在汉。

故而在学校待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学渣,成绩最巅峰的时候,应该就属前段时间刚结束的高考了。

三本线375分,顾远超长发挥考了369分。

虽然还是没考上。

可这个分数比平时已经强很多了。

而看到这个结果,顾志军无疑是更难受的。

他觉得顾远太不懂事了,明明有希望考上大学,就是不好好学,简直能把人气死。

事到如今。

三个孩子。

一眼看透,也就是小女儿顾萍有机会考上大学,那丫头现如今正在上初中,从小就学习好,最起码看上去有大学生这个潜力。

“爸,都快十二点了,我估计咱这羊没人买了,还是回吧”

父子两个在牲畜市场圪蹴了大半天,别说是把羊卖出去了,愣是连个问价的都没有。

顾志军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可顾远却是打心里高兴。

这些羊等到下个集市再卖,多的他不敢说,拢共下来挣个一半千块钱还是很有把握的。

而像他们这种家庭,像父亲这种商贩,一次性能挣一半千块钱属实不算少了。

“唉,那就回吧,你把羊赶回去,我去趟梁镇,前两天打听下十几只绵羊,过去看能不能把生意做成”

顾志军毕竟是长久做生意的人,再加上顾远之前特意提到了七月十五,因此也不再纠结山羯羊没卖出去的事,撂下几句话就走了。

顾远这边也不墨迹,等父亲离开后,他便赶着羊群出发了,路过街口,顺带买了瓶雪碧,稍微凉快凉快。

他们文治县气候就是这样,每年到了老历五月份,会正式迎来酷热的夏季,这一晒,就是连着三个月,直到八月份高温才会慢慢退去。

这不。

才走了没几步,顾远就已经大汗淋漓了,索性直接脱掉短袖,光着膀子前行。

一路上来来往往的男同胞,基本上都会这样整,倒也不觉得尴尬。

至于女同胞们,这免费的视觉冲击,或许她们巴不得多看几眼呢。

“咦,这不是顾家二小子吗,你爸呢,你们家的山羯羊也没有卖掉吗”

快到村口之际,顾远正坐在一颗梨树下面躲太阳缓一会儿,不远处,一个三十几岁的年轻人身影渐渐靠近。

来人顾远多少有点印象,好像叫白海平,也是小涧村的,平时和他们顾家交际并不算多。

白海平同样赶着一群羊,且都是山羯羊,应该有个20来只。

看这架势,和顾远一样,羊没卖掉,刚从集市回来。

“平哥,你这些山羯羊打算卖多少钱啊”

出于“本能”,刚坐下没说几句话,顾远就鬼使神差的扯到了白海平羊群上面,他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一个想法……


“卖个八九百吧,我这山羯羊都是自己一手喂大的,无论是体型还是膘息都没得说,没成想集市上那些混蛋连八百块钱都不愿意掏”

白海平随手脱下布鞋在身旁的石头上拍了拍,很是不爽的说着。

他卖羊的处境和顾志军不同。

顾志军是贩子,买的羊必须尽快出手,这样才有可能赚到钱。

可他不一样,自己喂的羊,别说是今天这个集市价格低可以不卖了,就是过一个月、两个月再去卖,那也无所谓。

完全拖的起。

当然。

凡事无绝对。

那种着急用钱的极个别情况除外。

“听你这意思,只要平均能给到八百块钱,就愿意卖?”

顾远眼神若影若离的打量着白海平的羊群,慢悠悠开口。

有一说一。

白海平这些山羯羊整体质量确实更高一些,也许是春毛绞太早的缘故,以顾远的眼力来看,这些羊光是羊皮都能卖大几十一半百块钱。

仅仅这一点,就比父亲买的那些羊强许多。

毕竟山羯羊是产绒的,一只成年山羯羊每年开春之际光是羊绒就可收入两百多块钱。

这还是普通品种的山羯羊。

要是那种专门产绒的山羊,四五百也不是不可能。

“那当然,没八百块钱,想都不要想,以这段时间的肉价,这些羊就是宰了卖肉,也差不多能卖这个价”

白海平这么说多少就有点吹牛了,顾远笑着摇起了头,虽是今早才重生的,可他对当下物价多少还是有点印象的。

这年代物价与十几年后相比,明显还是偏低的。

就拿山羯羊羊肉来说。

逢年过节,最巅峰的时候,一斤能卖到25块钱,那就已经算撑破天了。

而就白海平这些山羯羊,平均下来,每只也就宰个二十七八斤肉,即便羊皮再值钱,也不可能卖到八百块钱。

只不过话说回来,有些账不能这样算。

集市上那些买羊的贩子基本上都以“羊苗子”的名义来收购,这种收购名义价格就自然另当别论了。

而同样,不管是白海平的羊,还是父亲顾志军的这些羊,赶到集市上去卖的名义也是“羊苗子”,肯定不能以“宰肉羊”名义去卖,不然非得亏死。

而所谓的“羊苗子”其实也很好理解。

就像种庄稼需要购买种子一样。

那些专门搞养殖的养殖户、养殖场会买顾远他们手里的这种山羯羊。

这种山羯羊到了他们手里,经过几个月的育肥期,斤称暴涨,每只出栏宰肉价格均可超过1000多块钱。

顾远之所以如此清楚,那是因为他前世不仅和父亲一样,也当过羊贩子,后来更是搞过养殖,专门弄育肥羊。

只是当时运气不太好,正好赶上饲料、草料涨价、羊肉却掉价的奇葩时期,不仅没挣到钱,还赔了不少。

这也再次印证了一点,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所有行业、大大小小的生意都是如此,谁也无法逃脱规则之外。

“平哥,咱俩做个生意,你把这些羊平均800块钱都卖给我呗”

顾远拍了拍手里的土,径直站了起来,似笑非笑的看着白海平。

他仔细考虑过了,以800块钱的价位将这些羊买下来,等到下个集市就能小赚一笔。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提前得知羊价会涨,这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白海平愿不愿意卖给他。

说的再详细一点,就是白海平愿不愿意赊欠给他了。

毕竟他顾远现在还是个刚从学校回来的“小屁孩儿”,在小涧村没有任何名望,手里头也没有现金,根本不需要粉饰,很容易就会给别人一种不可信的感觉。

“卖给你?可以啊,我这一共是28只山羯羊,一只800,那一共就是22400,你小子把钱拿来,这些羊就是你的”

白海平拿起树枝在地上划拉了一阵,笑呵呵的说着。

他所表露出的是一副不在意、开玩笑的态度。

明显是把顾远的话当成了开玩笑。

这倒也符合人之常情。

毕竟正常情况下,别说是顾远了,就是顾志军来做这个生意,也不可能如此痛快。

“平哥,你别笑啊,我说真的呢,我这大学没考上,以后就跟着我爸一块儿贩羊做点小买卖了,说不准咱们以后还要经常打交道呢,虽然现在手里没有买羊的钱,但可以给你打欠条,咱们都一个村住着,你不相信我,怎么着也该相信我爸吧”

顾远捡起白海平放在身旁的烟盒,给白海平递过去一根,又给他自己摸了一根,点烟到抽烟的动作全程轻车熟路,就像个绝对老手一样,愣是把白海平给看傻了。

当然,他更傻的是,顾远刚才说的话。

顾家二小子这些年一直在上学,村里人基本上都知道,也都知道顾远的学习成绩并不好这个情况。

所以对其没考上大学并不意外。

白海平意外的是顾远后面说的话,跟着父亲顾志军一块儿去贩羊做生意。

他必须得承认,顾远这个说法挺可靠的。

因为在农村就是这样。

尤其是男娃娃,一旦长大了,子承父业是基本。

父亲是种地的,那他的娃娃就会跟着种地,父亲是个砖匠、木匠,那他的那点手艺指定会传给自己儿子。

顾志军是个小商贩,这点小涧村的人都知道。

所以顾远从学校回来跟着一起去学做生意,这其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你小子话虽说的没错,可这毕竟是两万多块钱的生意,要是没你爸同意,还能算数吗”

即便是相信了顾远所说的话,可白海平还是没打算和顾远做这个生意。

正如他所说的。

顾家现在还是顾志军当家,他要真就这样把羊卖给了顾远,那顾志军一旦知道了,八成是不能同意的。

“你要真想买我这些羊,那就让你爸来”

说罢,白海平起身就要走。

站在白海平的角度,顾远给掏的价格并不算低,绝对让他心满意足了。

他也确实心动了。

可顾志军在小涧村是多少有名望的人。

他怕今天占了顾远的便宜,顾志军会找他秋后算账。

正所谓:羊肉没吃到,惹得一身骚。

“平哥,我知道你担心啥,说实话,咱都一个村住着,你就信我一次,大不了过两天你把羊再赶回去,这样吧,咱也不说800了,我直接给你810,这样总该值得你冒一次险了吧”

顾远终于使出了“杀手锏”,因为在他对白海平的最深印象中,其实就是“爱贪小便宜”这五个字…………


果然。

顾远话音刚落,准备离去的白海平立刻停下了脚步,他转过身有些狐疑的盯着顾远,似乎是想要判别后者有没有在拿他开涮。

发觉顾远并没有开玩笑时,眼睛很快滴溜溜转悠起来了。

很明显。

白海平终于要扛不住了。

一只羊多10块钱,那28只就是280块钱,足足顶得上他们家一个月的花销,甚至还不止。

头脑一热,利欲瞬间倾入心脏,再加上顾远那句“大不了过几天再把羊赶回去”,白海平迅速就下了决定。

“这可是你小子自己说的,算起来也是十八九的小伙子了,一口唾沫一颗钉,你平哥我今天就给了这份面子”

白海平三十几岁也算没白活,漂亮话说了一大通,紧接着就招呼顾远赶紧回家写欠条。

顾远这边跑的飞快,他甚至心情更为迫切,害怕白海平反悔,恨不得下一秒就把欠条写好。

正常来说,从村口到顾远他们家一来一回需要二十分钟时间,结果愣是让顾远给缩短到了十二分钟。

简直是梦回高一运动会啊,那个时候的顾远作为班级里唯二的百米参赛选手,几乎无压力夺得了百米冠军,也算风光一时。

将按好手印的欠条交给白海平,顾远终于踏实了。

“行啊,脸不红心不跳的,不比你爸差到哪里去”

看到顾远一下子做了两万多块钱的生意竟然毫无波动,说实话白海平还是有些小佩服的。

至少换作同年龄段的他,是绝对不敢这么干的。

先别说会不会被家里人臭骂一顿,甚至是打一顿,他自己内心深处就没有那个胆魄。

在此之前,白海平对顾远的了解基本为零。

不过从今天开始,他相信这个年轻人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很深刻印象的。

***

当顾远赶着将近50只山羯羊回到家里时,罗素梅直接惊住了。

父子俩个不是去卖羊吗,怎么反而赶着更多的羊回来了呢。

“今天山羯羊行情不好,我爸说不卖了,顺带着又买了一些,等下个集市再卖”

顾远果断甩锅。

反正父亲现在也不在。

等晚上回来再说,能瞒一会儿是一会儿。

他倒不是怕母亲锤他,主要是后者太能唠叨了,要是现在就实话实话,这一下午耳朵根子就别想清静。

“行情不好还继续买?”罗素梅心生疑惑,不过也没再多说什么,生意上的事她不懂,很少过问。

她主要把心操在家里的光景上面。

就比如紧接着告诉顾远,吃完饭跟着她一块儿去锄地,等到下午四五点,赶紧再去放羊。

平时顾志军要是做生意不在家,这些活都得她一个人干。

家里虽说还有三个孩子,可没一个能靠上的。

大儿子顾泰这些年从学校出来以后就当了厨子,在城里一家饭店给人做饭,除了过年,平时基本不回来。

顾远和顾萍都在学校,且都是寄宿学校,十天半个月回来一次的那种,也指望不上。

现在好了,顾远没考上大学,家里面活生生多了一个劳动力,而且还是很可靠的那种。

毕竟顾远和他父亲一样,人高马大的。

“妈,电视剧看过没,这要是搁在古代,你绝对是个称职的奴隶主”

烈日炎炎,顾远杵在玉米地里抱怨。

重生到他这步境地,也算一绝了。

哥们前世就命苦,这一世可千万不能重复啊。

“这才哪到哪,让你不好好念书,真正的苦日子还在后面呢”

罗素梅嘀咕一句,就埋头干起了活。

当儿女的,永远不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她和顾志军这辈子是正儿八经苦过来的,知道其中滋味不好受。

这才拼了命的想把几个孩子都供出去,让他们以后别走老路。

可总是一厢情愿,孩子们并不能理解其中的良苦用心。

“对了,明天早上骑摩托去镇上买点肉和菜水,你哥后天回来”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开心事,罗素梅嘴角难得流露出一丝笑意。

而对此,顾远则心知肚明。

根据前世记忆。

大哥顾泰明天并不是一个人,他是带着未来嫂子回来的,这也是未来嫂子第一次等他们家门。

也难怪母亲会高兴。

天底下哪个当父母的,不希望看到自己儿女尽快成家立业呢。

所以不仅仅是母亲高兴,顾远也高兴。

尤其是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他那个未来嫂子人挺不错的,是个过光景的材料,大哥并没有看走眼。

“这样一来,年前是不是就可以迎娶了?”

即便脑海里已经回忆到大哥结婚的具体时间,顾远还是主动说道。

“没有那么简单,人家女子明天只是来看看,真要谈婚论嫁,还得咱们主动,尤其是登门和女方商议彩礼的事”

谈到彩礼。

罗素梅神色不由得黯淡了一些。

这也正常。

作为男方,结个婚,那肯定是要大出血的。

即便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并不是那么拮据,可终归要往外掏钱。

正所谓谁掏钱谁心疼。

“你哥争气,这几年攒了一些钱,结婚的时候倒是能帮家里减轻不少负担”

平心而论。

顾远觉得母亲这样称赞大哥并没有什么毛病。

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大哥早些年虽然不听话非要辍学,可进了社会以后为人处事却很踏实,从不瞎胡闹。

即便是站在顾远的视角来看,大哥顾泰也算得上一个好榜样。

“妈你放心吧,我以后结婚的时候,也争取用自己挣的钱”

顾远咧嘴笑嘻嘻说着。

如果是前世同时期,他可能还不敢如此信誓旦旦。

但这一世就不一样了,再不济也是个重生者,赶在结婚前为自己整一份彩礼钱还是很有信心的。

“赶紧干活吧,一天到晚油嘴滑舌的,啥都不会,连个一技之长都没有,你拿什么挣钱”

罗素梅瞪了顾远一眼,便不想再理会,不过内心深处还是高兴的。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顾泰顾远兄弟俩性格大相径庭,一个安静,一个活泼,但总的来说,都很不错,至少在对待她和顾志军时,都很孝顺。

当父母的,有些时候能在儿女身上看到这一点,那就足够了。

夕阳西下。

当顾远赶着羊群从大门前经过时,他从父亲的眼神中看到了“巴掌、木棍”这些东西……


“多出来的这些山羯羊到底是哪来的?”

把羊群赶进羊圈,顾远还没顾得上喝口水,就被父母双双堵在了大门口。

老两口大概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好家伙。

不声不响多了20几只羊。

最重要的是,顾远中午还对罗素梅撒了谎,这让老两口不由得更为担心起来。

想想也是。

同样的事搁在任何人身上估计都得担心吧。

“其实这些羊是这样的……”

面对父母的审视,顾远没再犹豫,选择了全盘托出,毕竟这种事稍微打个掩护可以,想要一直瞒下去根本不现实。

“你咋这么个愣种子”

父亲顾志军一听,顿时火冒三丈,顺势就伸起了胳膊。

要不是顾远闪躲的够快,巴掌已经呼到他脸上了。

“两万多块钱的生意说做就做,谁给你的胆子,老子做了大半辈子生意在这行道里眼看着要饿死,你算什么东西”

不怪顾志军如此愤怒。

他从来都没想到顾远会做出这种事,印象中,顾远原本也没有这么大的魄力。

现在这算什么。

大学没考上,多年书白念了,接下来打算好好的把家里再祸害一番吗?

“你咋越长大越愣了呢,做生意哪有那么简单,白海平那人的羊能买?这下怕是赔大发了”

罗素梅也唉声叹气。

她是真没想到顾远会骗自己,同样也没想到顾远胆子会这么大。那可是2万多块钱,就是两百多块钱的生意,说实话,罗素梅现在也不相信顾远。

“他爸,反正钱也没给,远子(顾远小名)又是个孩子,你看咱们现在把羊给白海平送去,能不能把欠条给要回来,把这笔生意作废了”

罗素梅拽了拽顾志军的胳膊,顺带着还狠狠的瞪了顾远一眼。

“那还能不能活人了?要去你去,老子丢不起这个人”

顾志军一听,气更大了。

他气就气在这里。

自己在小涧村这一带大小也算是个人物,做了这么多年生意,从来都是个说一不二的主,什么时候给别人放过空炮。

在这种情况下,让他赶着羊去找白海平说这笔生意不作数,那不等于是打他顾志军的脸吗。

想来那白海平也可恨,明知道顾远是个刚从学校出来,在家里说话做不了主的人,还答应做这个生意,这不是故意占便宜吗。

不过话说回来。

会怨怨自己,不会怨怨别人。

这件事说到九九八十一,主要过错还是在顾远这个不成器的东西身上。

顾志军抽了一口烟,走到羊圈仔细打量着顾远今天从白海平手里买来的那20几只山羯羊。

越看心里越堵得慌。

从整体上来看,白海平这些山羯羊成色确实要比他白天赶去集市上卖的那些山羯羊要好,无论是羊绒还是膘息。

可平均一只810块钱卖给顾远,在顾志军看来,这明显不值。

这是顾志军之所以如此生气的另一个点。

要是顾远私自做主买了这么多的羊本质上是捡了个大便宜的话,那他顾志军也无话可说。

可现在一眼看透,这明显是上了个大当。

就今天集市上山羯羊那个行情。

顾志军实在没信心白海平这些山羯羊能赚到钱。

在他看来。

别说是赚钱了。

到时候就是赔钱,恐怕也不是小数字。

运气好了,赔个一半千,运气不好了,赔个三四千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这里面甚至同样牵扯到他顾志军的脸面。

到时候整个村子都会流传,会说他顾志军的儿子是个没脑子的人。

到那时候,丢人可真丢到家了。

“从明天早上开始,好好去放羊”

骂也骂了,打也没打上。

顾志军最终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冲着顾远撂下这句话就回屋了。

他撂下这句话其实也有目的。

俗话说得好,“货卖一张皮”,短时间内,想要让这些山羯羊的膘息和体型更上一层楼,那不可能。

可要是每天都按时去喂、放,好好经营,至少还是有机会让羊的毛发柔顺一些的。

这样等下个集市赶到集市上去卖,给买主的第一感觉最起码顺眼一些。

即便最终还是要赔钱,那也能少赔点。

做生意也需要精打细算。

挣钱的时候需要,赔钱的时候同样需要。

这是顾志军做生意多年悟出来的一些经验。

“你爸说的话要听,以后千万不敢瞎胡闹……”

相对于顾志军气来得快,去的也快,罗素梅一下子还不能缓过神。

可她终归是当妈的。

伸手打儿子的事轻易做不出来,就连重话也说不出口。

只是一个劲儿的絮叨。

走一步扭过头对顾远说一句,最后也唉声叹气的回了屋。

只留下顾远一个人站在羊圈门口。

他面无表情,倒是没什么情绪和失落。

换句话说。

父母刚才这些反应完全在他预料当中。

包括父亲伸手要打他,而最终又没下得了手。

也包括父亲即便再生气,却不会立马赶着羊给白海平送回去。

所谓知子莫如父,反过来其实同样是适用的。

没这点了解和把握,他白天也不会死缠着白海平要做这笔生意了。

甚至白海平也可能想到了这一点。

不然今天这个生意根本不可能做成。

呼!

深吸一口气。

顾远觉得一切还好。

刚重生的第一天,阴差阳错就碰到了父亲卖羊。

老天爷冥冥之中好像也在引导他走做生意这条路呢。

索性就顺势而为。

不管怎么样,既然重生了,那就先站稳脚跟再说。

以后的事,或者说以后要走的路,以后再说。

想他顾远前世同时期,从学校回来后,先是在家里待了半年,种了半年的地。

紧接着便子承父业,一步一步的跟着父亲做起了生意。

父亲做啥生意他跟着做啥。

还就是从贩羊生意开始的。

前前后后一共贩了5年的羊,从啥都不会、一窍不通到轻车熟路,顾远付出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最后要不是野心太大,不满足于现状,也不至于去搞养殖场,更不可能栽一个大跟头。


逗留在羊圈四周抽了根烟,顾远随后也走进了屋。

如果算上前世,他绝对是个老烟枪了,可是现在还属于初学者,不能被父母知道的那种。

而关于抽烟。

怎么说呢。

顾远以前也不理解,这玩意儿到底有啥好抽的,怎么可能还会有瘾呢。

为什么那么多人总感慨这玩意儿戒不了。

后来顾远才慢慢明白。

烟这玩意儿不是真的戒不了,而是很多人离不开其中所包含的那份孤独,那份寄托……

晚饭是白米饭加炒土豆丝,顾远对此很有食欲。

这是重生以来所吃的第一顿饭,再加上这道饭很有时代感,一下子就给了他很大的亲切感。

“把这钱拿着,明早放完羊去镇上买点猪肉和菜水、水果饮料之类的东西”

吃饭期间。

父亲将三张百元大钞交给了顾远。

显然和大哥顾泰明天要回来有关。

“你也老大不小了,念不成书得想想自己以后干什么,不能这么一直干耗下去,受苦种地你不是那个材料,不行就学你哥,也去城里学门手艺吧,我觉得厨师就挺好的”

父亲紧接着说的话让顾远想起了前世同时期,虽然前世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和白海平做过生意。

可见在父母心里,他们永远比儿女自己更关注和重视儿女们一辈子的前途命运。

当然。

与前世相比,父亲今天还是少说了几个字的,顾远清楚记得,前世父亲说这席话的最后一句是:实在不行,就跟着我一块儿学做生意吧。

这也是他前世最终走上生意路的原因之一。

可这一世父亲并没有说,顾远内心稍许感慨,不用说,今天白天发生的事成功刺激到父亲了,让其以为他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索性连提都懒得提了。

顾远没有吭声,只顾埋头吃饭。

他对当厨子没什么兴趣。

不是看不起这个职业。

只是觉得自己还有其他路可选。

平心而论,学门手艺当个厨子挺好的。

工作稳定,工资不低,只要饭店不倒闭就饿不死。

最重要的是,能掂大勺的人,下盘挺稳当的,对象好找啊。

就拿大哥顾泰来举例子,在城里当厨子给人做饭这几年,钱没少挣,情感生活也非常丰富。

光顾远知道的,就不少于两个。

这里面有父母遗传基因好的原因,有大哥挣钱稳定的原因,又何尝没有大哥本身就容易给姑娘一种踏实、稳重强壮感觉的原因呢。

***

吃过饭,顾远也没有第一时间就上炕睡觉。

而是选择去后村的小卖部转悠一圈,顺带买盒烟。

“你抽还是你爸抽”

小卖部老板姓刘,家里排行老二,故人称刘二,是个经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

当然,顾远不敢直呼其刘老二,他年龄可是和父亲顾志军相仿的,要直呼外号,那也太没礼貌了。

“刘叔这话问的,当然是我爸抽了”

顾远咧嘴一下,顺势又拿了瓶可乐。

嗯,在2008年小涧村,还是非常可乐在称王称霸呢。

拧开美美喝一口,其实味道好像和可口、百事没多大区别……

“哥,我正要找你呢”

小卖部门口出来,正好碰到一人。

是顾涛。

二爸家的小儿子,和顾远同一年的,今年都是20岁。

顾远9月出生,顾涛10月,两者只差20几天。

顾涛个子比顾远还高,足足有1米85,要是还继续发育的话,恐怕得有一米9了。

只是相对于顾远,顾涛身体瘦弱,显得有些单薄,像是一根竹竿,明显和营养不良有关。

这也是由顾涛从小到大的特殊家庭环境所导致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

顾涛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在他7岁那年,二爸两口子就因为一场车祸意外双双逝亡。

只留下顾涛姊妹三个,他是最小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

这些年,除了哥姐拉扯照顾外,顾涛还真靠顾家其他人接济才能长大成人,并且有学上,和顾远一样,前段时间顺利参加了高考。

只是因为成长环境等诸多众所周知的原因,顾涛的高考成绩也很一般,倒是过了三本线。

可他与大学的差距实际上比顾远还要遥远。

初、高中的学费国家有政策,一毛钱不用掏,零花钱也不需要多少。

可上大学不一样,不管是学费还是生活费,都是不菲的开支。

尤其是三本院校,花销更是高的离谱。

包括顾远他们家在内,顾家另外几家人实际上都有些无力承担。

用大爸顾志海的话来说就是:顾涛要是北大、清华的苗子,那他们顾家人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想办法让顾涛上这个大学。

言外之意很明显了。

如此一来。

高考结束的顾涛,实际上也彻底的告别了校园。

当然。

据顾远所知,顾涛这些年其实也有着他自己的规划。

他哥顾明前年结婚,他姐顾霞今年开春也远嫁他乡了,现在又学业结束,如此一来,顾涛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比如去当兵。

没错。

就是去当兵。

因为堂兄弟里面,从小到大就属和顾远的关系好,再加上这几年念书又一直在一个班,所以顾涛对顾远很信任,有什么话都给他说。

顾涛曾告诉顾远,自己没有背景,没有能力,也无牵无挂,想要将来有个好的出路,当兵看上去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军队如果能一直待下去,那最好,即便几年后退伍了,转回地方,也更容易得到一份铁饭碗工作。

在顾远的前世印象中,顾涛的确去了军队,几年后退役也顺利转回了他们县,且成了一名警察,前途相对来说确实很不错。

“啥事?”

兄弟俩随便找了个地方圪蹴下来。

“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去当兵了,明天就去镇上提交资料报名”

顾涛果然还是说到了要去当兵的事。

他其实希望顾远能跟他一块去,到时候互相也有个照应,反正顾远也没啥事可干。

听说军队是个磨练人的地方,他们这些嫩小伙子在里面待几年,摇身一变就成了有担当的男子汉,单这一点,就挺让人向往的。

“真决定要去?”

顾远抽了口烟,烟圈随微风在眼前摆动,很是缭绕。

重生这一世的他,其实是不希望顾涛去军队的。

军队固然能锻炼人,可那份苦却也绝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下的。

他自信顾涛跟着他,未来前途也不见得就比当个警察差……


“已经决定了”

顾涛不知道顾远为什么会这么问,但还是点头给予了回应。

他是个很有主意的人,从小到大一旦决定了的事就不会轻易改变,当兵是他多年的梦想,有机会当然不会轻易错过了。

兄弟两个又闲聊了一会儿,就各自回家了。

***

翌日。

天下起了雨。

于小涧村这个地方来说,绝对是件可喜的事。

庄稼正是最需要雨水的季节,要是不下雨的话,那这一年又白瞎了,毕竟他们全靠老天爷吃饭,完全没有水地那么一说,全都是旱地,且是崎岖不平的山地。

等顾远冒雨骑着摩托车从镇上回来时,大哥顾泰已经回来了。

他俩特意包了一辆出租车,从县城到小涧村给人掏了60块钱。

说贵不贵,说便宜却也不便宜。

顾远见到了未来嫂子王丽娜,一个五官还算精致的姑娘,面相稍微有点老。

不过这也正常。

之前听大哥说,王丽娜家境不太好,姊妹四个,她是老大,小学还没念完就出来打工了,现如今在城里给人当服务员。

说起来,也是个苦命女人。

“远子,这是特意给你买的,也不知道合不合适”

初次登门。

王丽娜给顾远他们家带了礼物。

给父母的是一些礼品盒,给顾远的则是一双鞋。

王丽娜其实也有些犯难,不给顾远买吧,怕后者挑理,给买吧,又不知道买什么。

最后还是顾泰给她出的主意,说是随便买双鞋就行了,有那个意思就行。

至于妹妹顾萍那边,王丽娜直接准备成了钱。

数额没多少,同样是个心意。

毕竟她也不是出自什么富贵人家。

顾志军两口子对王丽娜很满意,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外貌品相,都觉得与自家大儿子顾泰挺合适的。

吃饭期间,罗素梅一个劲儿的给王丽娜夹菜,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明显是越看越喜欢。

因为站在上帝视角,顾远对王丽娜态度也很好,知道这是一个顾家好女人,大哥娶了她,是大哥的福气。

所以就直接提出了结婚的事。

“今年应该能把婚礼办了吧”

顾远这句话一出,全家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顾泰和王丽娜身上,尤其是聚焦到了王丽娜身上。

这也直接使得后者脸红成了苹果。

她有些害羞的低下了头,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今年就结,我觉得国庆节就不错”

好在顾泰主动张口解围了。

他这一说。

顾志军两口子自然是很高兴,膝下三个孩子,三个孩子的终身大事就是压在他们心上的三块石头,能早点放下来,自然是早点放下来为好。

其实老两口私底下商议过,也希望能在国庆节把大儿子婚事给办了。

一方面,国庆节天气不冷也不热,适合办事。另一方面,国庆节也代表着喜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亲朋好友都选择在这一天办事。

“那丽娜,你家里人是什么意思”

出于尊重,罗素梅又问了一下王丽娜。

正常情况下,在白湾镇这个地方,按照传统风俗来看,女方只要对男方给予的彩礼等各方面条件都满意,那后续正式结婚的日子应该是由男方说了算的。

男方会找个风水艺人、懂婚姻八字的算命先生之类的挑一个良辰吉日正式结婚。

而在此之前,他们只需要将这个日子提前告诉女方就行了。

“姨,我还没和我爸说过这些事呢”

王丽娜有些羞臊的搓了搓手。

她私底下当然和家里人商议过这个事情,可此刻并不能实话实话,因为说到底这种事主动权在男方。

而且在顾家还没正式上门提亲前,说这些事也不太合适。

“妈,你也太心急了,我哥还没给人下聘礼呢”

顾远看出了王丽娜的窘迫,适当性的开口打了一下圆场。

在他的前世印象中,大哥结婚所付出的“代价”其实并不是很大。

抛开零七八碎,彩礼不到4万,女方没要车,也没要房。

倒是结完婚没几天,大哥主动在城里按揭了一套房子,小两口一边挣钱一边打月供,也算是正式在城里安了家。

他们家给大哥办婚礼,里里外外下来一共花了8万来块钱,这里面甚至还有大哥自己攒的四万多。

当然。

在时下的2008年,大部分普通人家娶媳妇也就花这么多钱,抛开那种必须在城里买房的,总的花销很少会超过10万。

而在顾远看来。

这年头的10万块钱差不多可以和十几年后的30万块钱相提并论了。

在他重生之前,人们总是在感慨结婚成本越来越高,殊不知两个时代的金钱数额确实不同,可购买力其实是差不多的。

现在三四万块钱的彩礼不见得真就比十几年后的10万块钱少。

吃过饭时间已经不早了,顾泰告诉家里人说,他们稍微休息一会儿就得返回城里。

主要是王丽娜这边不太方便,还没任何名分呢,能登门不错了,再住一晚上真的不合适。

传出去好说不好听。

毕竟这年头农村人那个思想还很封建,这要是搁在以前,女方在结婚前别说是登男方家门见未来公婆了。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个年代。

有些男女双方在入洞房之前甚至都还没见过面呢。

临走之前,顾志军两口子也给王丽娜准备了礼物。

是两个红包,每个红包里面都包了500块钱。

这算很大方了。

一般情况下,能给包个200就不错了。

这个主意是顾泰出的。

顾志军两口子只是照办。

当然。

以顾远对大哥顾泰的了解,后者过段时间肯定会把这1000块钱补给父母的。

只不过父母不会要罢了。

事实就是如此。

顾泰虽然常年不在家,可他对父母真的很好,说话做事也很周全,方方面面都能考虑到。

站在顾志军两口子的角度,顾泰就是个好儿子。

而站在顾远角度,顾泰也绝对算得上一个好大哥。

“哥,我昨天晚上给你说个事考虑的怎么样了,行不行给句痛快话啊”

大门出来。

顾远特意将顾泰拉到一旁问道,他昨晚从小卖部回来给大哥打了个电话,主要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借钱。

没错。

就是借钱。

而且张口就是2万……


“肯定是不行啊,你小子想什么呢”

顾泰瞪了一眼顾远,这小子昨晚突然打电话说要借2万块钱属实把他吓了一跳,一个刚从学校回来的毛头小子一张口就要两万块钱。

根本没这说法啊。

“当哥的能不能别这么抠?”

顾远叹气。

怎么说呢。

大哥的反应倒也没出乎他的预料,要是真能那么顺利借到钱那才奇怪了。

“你先告诉我一下子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这其实也是顾泰比较好奇的。

要是顾远找他借个两百块钱,那他肯定不意外,也知道这小子是花的没钱了。

可一次性借两万,明显就不是花了。

只是他想了一晚上也没想明白这小子一下子要那么多钱到底想干什么。

外面耍赌欠了债?

不大可能,对于这个弟弟,顾泰多少还算了解的,是贪玩了一些,却也不至于胡闹。

“我想贩羊,但没本钱,爸那边你也知道,不可能支持我的”

顾远没藏着掖着,直接说出了其中缘由。

本来他也不想告诉大哥借钱具体缘由的,可是思来想去,不说不行,说了都不可能借到钱,不说的话,自然是更不可能借到了。

当然,这也和他现在的处境有关。

刚重生,又刚从学校出来。

可以说,空有想法,毫无资本。

只能慢慢熬。

“你做生意贩羊?”顾泰当即眼神就不对了,不是他看不起顾远,实在是觉得顾远这个想法不太靠谱。

中午刚回来时父母还说着呢,说这小子昨天偷偷买羊闯祸的事。

“总得找点事干,哥,你真得支持我”

顾远只能再次恳求。

他现在就差一点启动资金。

手里头但凡有点钱,那就能很快生出更多的钱。

“你这,真想做生意?”

顾泰从顾远的眼神中看出了迫切,也看出了真诚,这让他瞬间犹豫了起来。

不借吧,18岁的弟弟说出来了,看表情还真的煞有其事,颇具魄力的。

借吧,这钱一旦借出去了,大概率是要打水漂的。

他顾泰倒也不是真的舍不得这个钱,毕竟是给亲兄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可也不愿意辛苦挣来的钱,转眼间啥也没干就没了。

一时间陷入了两难境地。

“这样吧,给你借1万,再多一分也不行,而且我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内,别说是挣钱了,只要你能保证一万块钱本钱还在,那我就继续让你用,要是一个月内一万块钱没有了,那以后就别再想做生意了,也别再想借钱了”

思索再三。

顾泰最后提出了一个这种方案,他把顾泰当成大人看,所以打算冒着风险相信其一次。

至于顾远同不同意,那他就管不着了。

“一万?也行”

顾远当然同意。

他内心想要借的数额本就是一万,之所以说成两万,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退路,也挡住大哥彻底拒绝的后路。

毕竟像他现在这种处境,能一下子借来一万块钱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而说实话。

凭他前世贩羊做生意经验,再加上“上帝视角”,足够在短时间内赚到这一世的第一桶金了。

“那哥,你看这一万块钱啥时候给我,急等着用呢”

顾远摩拳擦掌,一脸笑呵呵,很殷切的看着顾泰。

“谁没事身上会带一万块钱现金,你把银行卡拿去吧,密码6个999999,哪天要用钱就去镇上的信用社取出来,说好了,只准取一万,我这点钱你也知道,后半年结婚的时候都要用,真不敢乱动”

其实把银行卡交给顾远的那一瞬间,顾泰内心是咯噔了一下的,他多多少少有些后悔。

可顾远手快,一把就接住了,根本没给他撤回来的机会。

“放心吧,我又不愣着,平白无故拿你血汗钱开什么玩笑”

好在顾远紧接着的一席话让顾泰多少松了一口气。

“赶紧走吧,人家丽娜等半天了,你们两个大男人一个劲儿的凑在一块儿嘀咕什么呢”

罗素梅有些看不下去了,开口催促,心想这兄弟俩平时关系是好,可也没这么夸张啊,今天这是怎么了。

“哎呀,我嫂子都没什么说什么,你就别叨叨了”

顾远摸了摸裤兜里的银行卡,一脸的满足,顺势就走过来给罗素梅捏起了肩。

他这话倒有意思。

让王丽娜害羞之余也轻松了不少。

心想顾泰、顾远这兄弟俩性格还真是南辕北辙。

一个话少、沉稳,一个开朗、搞笑。

罗素梅这个未来公婆下半辈子生活应该很精彩。

毕竟就目前来看,这哥俩都不是那种不认父母的人。

“行了,你就别像个苍蝇一样围在你妈身边了,多大的人了,一点都不知道害臊,赶紧去放羊”

等顾泰和王丽娜双双离去后,顾志军假意训斥,直接瞪了顾远一眼。

他内心深处有些感慨,这天底下果然不存在完美性格的人。

要是两个儿子的性格能互补那该多好,既有沉稳,又有幽默。

可惜老天爷不会那么安排。

现如今大儿子的终身大事马上就要有着落了,这就相当于压在心底的三块石头被掰掉了一块,能让人轻松一下。

可这还不够。

谁不想三块石头都被掰掉。

所以他又看了一眼顾远,心想这小子什么时候能真的长大成人,有一天也把对象领回家让他们老两口看看。

“放羊就放羊”

顾远也不废话,拿起羊铲就走。

这会儿雨停了,很凉爽,赶着羊群出去还别有一番滋味呢。

也就是5g智能机还没上市及普及。

不然放着羊,刷着短视频或者是打打游戏,那该是什么神仙日子。

在顾远重生之前。

很多年轻人都快被城市职场压抑的生活给整报废了。

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梦想竟然还就是回农村去放羊。

这甚至一点儿都不夸张。

包括顾远自己,曾经就有过这种念头。

小时候希望能尽快长大,在农村的时候希望有朝一日能去城里生活。

可谁能想到未来某一天,大家却又想反着来了呢。


桃花梁。

小涧村村口一个占地面积还算广泛的小山坳。

遍地都是桃树,每年春天,景色极其引人注目,是方圆十里难得的自然风光。

顾远他们家也好,村里其他人家也罢,隔三差五的会把羊群赶到这里,让羊们扫荡地上各种青草。

他们这个地方养羊就是这样,全靠喂养根本不现实,谁也付不起那么大的代价。

故而常规模式就是:冬春季节用玉米秸秆、苜蓿之类的干草喂养,夏秋雨水充沛季节都会赶到山里面放羊。

至于养殖场里面普遍推行的那种玉米、饲料模式,根本不可能在这里实现。

至少时下顾远还没听说谁家会给羊吃玉米精饲料。

这也和羊肉价格有关。

等再过几年,一斤羊肉上涨到三十块钱以后,农村人养羊那模式自然而然就变了。

变得重视起来了,也变得专业化了,更变得舍得投入了。

显然大家都不傻。

顾远赶着羊群,扛着羊铲,活像个二流子,一路哼着小曲儿在桃花梁到处晃悠。

他内心深处其实也有些澎湃和怀念,毕竟很多年都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了。

不管是男人也好,还是女人也罢,一生最美好的年华也就十大几二十岁了。

重生之前,三十几岁的顾远经常怀念这个年龄段的自己,这时候的他,刚从学校出来,无忧无虑,也没什么压力,真是幸福。

“哎,这不是咱们的高材生顾远吗?”

刚坐下来歇息,不远处一道声音传来。

很快,一个面相枯黄,下巴有点尖的小伙子就顺着顾远所在位置走了过来。

这人手里也攥着个羊铲,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皮肤黑黑的,看这架势,比顾远还像放羊的。

顾远脑筋飞速转动,很快就想起这人是谁了。

高升。

也是小涧村人。

更是他的小学同学。

只不过,两个人从小学开始就不怎么对付。

那会儿顾远纠集一帮小屁孩,高升纠集一群小屁孩,两拨人之间没少“交手”。

恩怨属实不浅。

当然。

这都是小时候的事。

时过境迁,再回想起来,恐怕谁也不会真的还会去在意。

至少顾远不会在意,他只是觉得那时候真的很有意思。

高升和顾远一样,打开始念书起,心思就不在学习上。

小学毕业时。

顾远拗不过顾志军,硬着头皮去上了初中。

高升家里人倒是“好说话”,直接让其回家当了放羊娃。

这一放就是五六年天气。

而在此期间。

顾远和高升除了偶尔能碰到以外,还真的再没什么交集。

毕竟小涧村很大,住着两三百户人家,顾远这些年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两人对彼此的境况,也只能是大概知晓。

就像顾远知道高升是个放羊娃,高升知道顾远是个念书的。

这也是高升刚才大老远就调侃顾远高材生的原因。

高升并不知道顾远没考上大学的事,毕竟顾远自己也是刚查成绩没几天。

只不过在他的潜意识里,顾远在学校待了这么多年都没回来,大概学习成绩还不错,再参照自己的年龄,故而猜测顾远大概是考上大学了。

在他们这些人眼里。

大学生可不就是高材生嘛。

即便大学也分档次,可那不是他们应该深究的。

“高老板如今真是家大业大啊”

顾远给高升甩过去一根烟,由衷的说道。

他观高升的羊群,规模确实不算小。

总得下来,绵羊、山羊加在一块儿,没一百只也差不了太多。

就普通农户来说,能有个大几十一半百只羊,属实真不错了。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受苦人还谈什么大老板”

高升似乎是被生活消磨掉了不少锐气,或者说,在顾远这个“高材生”面前,她提不起任何优越感,言谈举止间显得非常木讷和低调。

“咋个,准备什么时候去大城市上学?”

稍许安静后。

高升询问道。

他似乎抽不惯顾远给的纸烟,而是直接从腰间掏出了旱烟袋。

好家伙。

这操作愣是看傻了顾远,瞬间觉得高升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

“上个屁,我又没考上大学,以后和你一样,也是个放羊娃了”

当顾远说出这句话时,高升一开始是不相信的。

他曾听人说过,这几年过来,大学相对来说好考了,即便考不上一本二本,可三本院校也不少。

一个班里,高考结束后,基本上大多数人都是能上大学的。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三本院校学费太贵,一般家庭负担不起,且相对于一二本,以后的毕业证含金量不是很高,故而很多人有“自知之明”,会直接放弃。

“我说真的,确实没考上”

顾远吐了几个烟圈,再次重申。

这一次,高升信了。

整个人瞬间也来了精神。

即便他在强行掩饰,可双眼深处那份“高兴”还是表露其中的。

对高升来说。

心里一下子平衡了起来。

还有些小窃喜,或者说是不屑。

潜意识里的意思表达更为贴切:搞了半天,你顾远和我一样,最终还是受苦吃土的命,咱俩原来一样啊。

甚至你还不如我呢,哥们大几十一半百只羊,一次性卖了,那也是一笔数目不小的资产。

反观你顾远有什么。

好像啥也没有。

眼前放的这些羊是顾志军的,在小涧村,谁不知道顾志军是个羊贩子。

高升越想眼神越明亮。

他突然觉得纸烟似乎更好抽一点,旋即攥着烟锅子在脚后跟敲了敲,又从顾远身旁的烟盒给自己重新续了一根纸烟。

“其实顾二,咱们说句实话,念书这玩意儿,我觉得认识几个字就行了,还是早点入社会更为实际,你看我现在,给自己办个婚礼的本钱还是有的”

高升嘴里叼着半截烟,他对顾远的称呼无意间已经变了,小时候他就叫顾远为顾二,现在再说出来,似乎毫无违和感。

“是啊,你是有本事的人,将来结婚完全不用家里操心”

顾远顺着高升的话说了下去。

而对于高升刚才这一系列言谈举止的转变,倒也没觉得奇怪。

前世活了三十多年,经历了不少事,人性这玩意儿,多多少少已经被他给看透了。

简单来说。

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真的会发自内心的希望你好。

尤其是像高升这类人。

你说他是小丑,没问题。

可你要说他是坏人,倒也没那么夸张。

人性在其中反复作祟罢了。

且现实生活中像高升这样的人,并不是个例,而是大有人在。

“那你以后怎么办,真打算和我一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高升脸上有了笑容。

他在顾远面前的作态也变得极为自然起来。

刚才还一本正经的蹲着。

这会儿直接把鞋都脱下来扔在了一旁。

“不知道啊,关键是两眼一抹黑,好像啥也不会,打算先跟着我爸学做生意,比如贩个羊之类的”

顾远弹了弹羊铲把,一脸的无所谓。

重活一世,面对高升这样的人,他倒也生不起什么计较之心,不妨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应付着。

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呗。

“学做生意贩羊?”

高升愣了一下,旋即又点了点头,他倒是把顾志军是个生意贩子这茬给忘了,这么一想,顾远的打算倒也合理。

只是高升又觉得,顾远不见得会是个做生意的料。

换句话说。

顾志军生意做的不错,可这行也不是谁想走就能走的。

小涧村大几百一半千号人住着。

这些年稍微有点名气的生意人还不就那几个。

这当中,有些人一开始生意做的不错,后来倒灶的也不是没有。

顾志军算是幸运的。

他高升刚开始放羊那两年,其实也眼红过别人做贩羊生意,他也曾想踏进这行。

可吃了些亏后,立马就掉头了。

所以在高升潜意识里,他不是做生意贩羊的料,顾远凭什么可以呢。

“你这人胆子大,想做就做,以后要是发达了,可不能把我忘了”

高升不是绝对的愣头青,心里虽然认为顾远不是做生意贩羊的料,可嘴上不会直接说出来。

而是说了相反的话。

当然。

有朝一日。

顾远要是做贩羊生意没什么下文了,他恐怕也会小窃喜呢。

“这段时间羊价行情不太好,前两天赶了10几只山羯羊去集市卖,价格低的怕人,不过我看一时半会儿山羯羊价格怕也起不来,放到以后可能折损的更多,索性就硬着头皮卖了”

高升自顾自暇的说着。

他前天去集市上卖羊,其实看到了顾远父子,甚至还暗中观察,得知顾志军最后又一只不少的把赶来的山羯羊又给赶了回去。

在他看来,顾志军做出那个决定是错的。下个集市山羯羊价格只会更臭。

“你这些山羯羊膘息差不多了,再放养也就那样,趁着价格还不是太臭,还是抓紧时间卖了吧”

高升瞅了瞅顾远的羊群,开始指点。

这一次,他倒是在发自内心的为了顾远好。

“我羊群里还有十多只大小差不多的山羯羊,打算过两天下个集市赶到集市上全部卖掉,这样心里也能踏实些”

高升又说道。

总之,他是把握准了,觉得山羯羊价格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回弹,早买折损就会少一些。

“你还有多少只山羯羊要卖?”

顾远原本心思没在高升说的话上面,可一听后者打算下个集市再卖掉一些山羯羊,瞬间就来了精神。

且把目光重新聚集到了高升的羊群里,然后还真发现了一些山羯羊。

随之而来的就是脑海里马上蹦出来了一个想法,攥着羊铲的右手甚至都不自觉的紧了紧……


“昨天数了一下,还有个18只吧”

高升不明所以,还以为顾远只是随便问问,故而也一脸无所谓的回答道。

“那你准备卖多少钱啊”

顾远坐不住了,他站起来把身子往前抻了抻,想要进一步看清高升这些山羯羊。

怎么说呢。

这些山羯羊体型和膘息都只能说是一般,毕竟是放羊的羊,一口精饲料都没吃过,而且也基本上都是去年冬天的羊羔。

整体成色比不上顾远之前从白海平手里头买来的那些羊。

“怎么着也得坐住750块钱,怎么,你有想法?”

高升说着说着就反应过来了,他从顾远的表情中看到了“感兴趣”这三个字眼。

“还真的有点想法,不过你这心也太重了,张口就要750,谁顶得住”

顾远则摇了摇头。白海平的那些羊平均一只能卖到810块钱,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那些羊的膘息和体型确实还不错,且是去年七八月份的羊羔,严格意义上算不上冬羔,年限比较长。

其二,顾远当时手里头一分钱都没有,全指望着白海平给赊欠呢,只能把价格往高提一点,换句话说,他只能忍痛压一下自己的利润空间。

这才有了平均一只山羯羊810块钱的购买价。

没错。

顾远确实对高升这些羊也动了心思,有购买之意。

可他不可能一直都当“冤大头”,不然前世那么长时间的羊贩子白当了,到时候可就真成白痴了。

“平均一只750块钱还贵?那你说多少钱”

高升一看顾远真有购买之意,立马也来了精神。

他甚至很想和顾远做这笔生意。

不为别的。

就冲他觉得顾远不会做生意,就冲他认为山羯羊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

或者说还是那句话。

高升对顾远没什么天大的恨意,他只是觉得自己有机会在和顾远打交道中占据一定上风那就好了。

“你看,咱们也都不是什么生人,从小一个村长大的,真要想卖,那平均一只就按650块钱来”

顾远没心思琢磨高升心里此刻在想什么,他只是一个劲儿的想再做一笔生意,把这十几只山羯羊弄到手。

也就是说。

这18只山羯羊是谁的不重要,即便是别人的,他也想把这个生意给做成。

“650?顾二,你简直比你爸还精明,干脆我把这些羊送给你算了”

高升一听顾远的报价,瞬间就有点无语了。

他知道顾远就算再不会做生意,但最基本的杀价砍价也肯定懂。

可没想到,这小子这么狠,一开口就降了100。

这把高升都给搞懵了,他现在有点纳闷,闹了半天,顾远到底是真的想买他这些羊呢,还只是心血来潮,耍笑打哈哈。

“你好好说,真想买的话,就拿出点诚意”高升又从顾远的烟盒拿了一根纸烟,然后点着吸了一口,“这样吧,我是真心实意想卖,你要真想买的话,那就平均730吧,我降20”

高升继续说着。

他其实着急卖羊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相对于山羯羊,现在越来越想养绵羊了,尤其是那种从外地贩卖过来的,生殖能力比较强的小尾寒羊。

而且相对于山羯羊,小尾寒羊的购买价更低。

即便是将来小尾寒羊不值钱了,那他也赔不了多少。

“说了半天你也真好意思,才降了20块钱,光让我拿出诚意,可是你得诚意在哪?”顾远继续摇头,顺带着指着高升那些山羯羊开始挑刺。

“你这虽然号称有18只山羯羊,可大小不一,一点儿也不匀称,尤其是羊绒成色,有的羊勉强可以绞点绒,有的完全都是羊毛……”

被顾远一阵挑刺儿。

高升脸色也很快变得不自然了起来。

一方面,顾远说的是事实,说到了他的薄弱点。另一方面,高升突然发现顾远好像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白痴。

难道多念了几年书,还真的在学做生意这一块儿有加持作用?

“那你倒是再给个价啊,总不能真的650块钱卖给你吧”

当高升这句话一说出。

顾远内心深处直接喊了两个字:稳了。

很显然。

高升并不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

他的货稍微被挑嫌下,立马就失去了自信,自己率先没了定力,当场就打退堂鼓。

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这番作态,正是买家最愿意看到的。

精明一点儿的卖家顺势就会马上再次发起进攻。

就比如顾远接下来的动作。

“老高,你可是放养了好几年的羊,有些事即便我不懂你也应该懂,每年这个季节的山羯羊是最宰不出肉的,刚开始吃新鲜青草的羊,只有肚子,没有斤称”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挑剔点。

“所以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你这些羊别说是卖750,730了,正常情况下连700块钱也不值,这样吧,咱们一个村住着,今天又是我第一次做生意,互相照应下,平均690块钱,你要是愿意,这生意就算成了,要是不愿意,也就没必要再说下去”

顾远抓住时机点,直接来了一波正面进攻。

而且看上去是给高升一点余地,一点反击空间都没留的那种。

现在摆在高升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

第一,答应顾远的出价,18只山羯羊平均以690块钱的价格卖给前者。

第二,不答应顾远的出价,然后他们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唉,我的顾老二啊,690块钱真太低了,算了吧,也就是你,我认栽了,今天这羊要是换了别人,690我说什么也不卖”

高升故作心疼和可惜,一阵扭捏叹息后,终究还是接受了顾远最新给出的出价。

没办法。

做生意就是这样。

被顾远一阵说辞,高升已经没了继续扛下去的心思。

当然。

究其根本原因,还得是高升打心里觉得690这个卖价他不亏。

不然。

任由顾远做生意能力再高超,那也没用。

“18只羊平均690块钱,那一共就是12420”高升冲着顾远搓了搓大拇指。

价格谈成了,接下来就是收钱了,只有把钱拿到手,这生意才算真的做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