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伊无是处

第3章 塞外谁料逢益友异乡佳丽自倾城

发表时间: 2023-01-28

三人连续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次日下午到达目的地草原钢城。

汉中老乡白文明,绰号‘白日鬼’在出站口等着。天气挺冷,坐上出租车还好点。外面刮着风,地上的积雪还未彻底融化,见不到阳光的路面还结着凌冰。

到了老乡白文明店里,炉火正旺,全身立刻暖和起来。两间门面,十二张桌子,四面全是平房。牌子上面写着主营面皮、扯面、臊子面、炒面、油泼面、水饺、盖饭、夹肉饼、凉菜炒菜等。

当晚又叫了几个老乡,全是汉中卖面皮的。其中有白文平、白文志、陈国华、田汉生、张乐宝几人早已到齐。

海元和陈国华是扯皮子亲戚,白日鬼早就准备好了鸡鱼肉类。把两张长条桌往屋子当中一拼,菜往桌子上一端,算是为子凡三人接风洗尘。都是一个地方的人,一样的口音,一样的家乡菜,喝的是长脖子二锅头。老乡见老乡,心情大不一样。

子凡从皮箱里拿出兵马俑香烟,准备给每人发一包作为见面礼。打开一看立马傻了眼,只有前面两盒是兵马俑,后面全是清一色的‘祝尔康’。子凡脸上刷的一下红到了脖子根,明明七块一盒的兵马俑,怎么一下变成两元一盒的祝尔康了?外面包装一点都看不出来。幸亏长喜跟着去买的,当场还能做个见证,要不然这人一下丢大发了。

长喜道:“我可以做证,两人一块去的商场。一共买了两条一百四十元,日他妈的这城里人也太坏了”。

老乡道:“再好的烟吸到嘴里也就是冒个烟儿,就算十元一盒的红塔山,还不是一求样冒个烟了事。别生气了,喝酒要紧”。

几个人轮番劝酒,暂时缓解了尴尬气氛。酒足饭饱后,子凡就把三人来的目的说了一遍,希望大家多多帮忙。遇到合适的房子,只要人多地方宽阔,互相通知一声。白日鬼已经把住宿的地方订好了,小旅馆一间房三张铺,每晚三十元。就在斜对面往北一百米处,三人暂时住了下来。

次日早上,三人在白文明店里每人吃了一大碗扯面。单位上班吃早点的人多,几人赶紧吃完挪地方。去白日鬼住的后房院子里取出旧自行车,只有两辆。

子凡骑了一辆,长喜带着海元,三人沿着大街小巷,边走边看街道两边的空门面房。只要上面写着出租两字,就下车打听情况。人多地段好的房租太高,偏僻的地方人又少,三人就像无头的苍蝇毫无目标的乱跑。

中午看到一家牌子上写的‘汉中面皮扯面’字样,进门一看,是昨晚在一起喝酒的海元亲戚陈国华。俩口子正忙,屋里根本没地方坐,三人便站在外面抽烟,等中午忙完再进去。但见小店人来人往,生意非常好,价格也不贵。中午以扯面、油泼面、盖饭为主,品种不多,但吃饭的人却不少。一点半以后人逐渐减少,三人进去坐下。

国华道:“喝白酒还是啤酒”?

一般中午都是随便吃点,晚上才是喝酒的时间。

子凡道:“中午不喝酒,随便吃点什么都行”。

国华道:“汉中人爱吃大米,我们每天中午都要焖一电饭锅米饭。有吃米饭的就卖,尤其是盖饭,卖不完就自己吃,先炒几个菜下米饭”。自己便去厨房里炒了两个素菜,还有青椒肉丝和蒜苔肉片。给每人盛了一大碗米饭,从冰箱里拿了几瓶啤酒,几人都不喝。

国华道:“既然中午都不喝酒,那就先吃饭。晚上去吃涮羊肉,来到内蒙古必须吃顿羊肉,否则就不算来内蒙”。

当下打电话定了雅间,晚上七点半在‘东来顺’火锅店为子凡三人接风。子凡也不推辞,知道说也没用,便答应晚上准时见面。

饭后三人骑着自行车满大街找房,顺带熟悉地方。每走到一处便停下来四处观看,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从来也未出过远门。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晚上来到火锅店,只见门口用黑漆木板做的对联。上面写道‘东来顺常来常顺,火锅城火爆钢城’。横批是‘涮肉喝酒’,黑漆金字分外注目。

几人进了里面雅间,见白家三弟兄和昨晚喝酒的人都在场,只差田汉生一人未到。

国华也不客气,对几人道:“干脆不等了,他来后再加盘肉就行了”。

便端起酒与大家共同碰杯,都是自家人。不用说什么客套话,一切的言语全包涵在酒中。

铜火锅的特色是里面放上特制木炭,上面放上盖子。等锅里面的调料水沸腾之后,再把两边铁环提起来放在空处,汤里面的香味一下就散发出来了。羊肉放入四周,麻酱根据自己口味轻重选择。

子凡三人第一次吃这么好的涮羊肉,那种感觉无法用言语形容。而且羊肉没有膻味,入口即化,色香味形令人难以忘怀。

大约十多分钟后田汉生才来,自不必说罚了一小杯酒,好在都是性情中人。虽说迟到十来分钟,喝上一口表示个意思就行了。

说实话,子凡第一次在东来顺吃涮羊肉,印象自然深刻。许多年以后,只要提到涮羊肉,就会想到东来顺,可惜的是再也吃不到以前那个味道了。

子凡几人连续十多天在市区找房子,每天骑着自行车乱逛。到了饭点就在老乡店里吃,好的一点老乡都团结,平时就跟着帮忙和面、揉面、有时也帮着扯面。看大家都买了手机,子凡也买了一部‘爱立信’旧手机,这样联系起来更方便。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青水区’长青营子找了两间门面房。美中不足的是只有两间平房,后院两间小房刚好住人。也不管那么多,先干起来再说。老乡帮忙打灶,找人刮腻子。去旧货市场买桌椅板凳、电视、冰箱,所用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

三人分工明确,海元在后院蒸面皮,煮茶蛋。长喜负责揉面、扯面、捞面。子凡端面收碗,擦桌子、顺带洗碗收钱。好的一点没事的时候,三人跟国华文明等人学会了扯面烩臊子。该学的都掌握了,选在二月中旬正式开业。

由于地理位置好人也多,当天卖了四百多元,可谓开门红。算是不错的生意了,从此以后每天营业额都在逐渐增长。

当晚三人异常兴奋,等所有准备事项完成后,又商量着第二天该怎么营业?毕竟以前没干过这个行当,也算初次创业,心中把握不大。

子凡等两人睡了,方才拿出笔记本在上面题古风四首。也不知韵律平仄是否正确:无题!

其一

莫道红尘倍感凉,

苦于生计走他乡。

竹床不觉春梦短,

银烛憎嫌夜梦香。

其二

恨花少语自凋沦,

嗟惜多情枉此身。

清水倒悬无主月,

乡愁偏顾有缘人。

其三

雁飞空谷亦清凄,

意欲东君护鸟啼。

却恨层林许多树,

无缘借得半枝栖。

其四

身披日月度平生,

脚踏山河靠自营。

赖有三星常眷顾,

任君行去百般成。

小店自此走向正规,生意倒还不错。就是每天忙的不可开交,几乎没有多余时间干别的事情。刚开始三人最怕生意不好,每天盼着营业额不断增长。过了一段时间逐渐保持稳定,子凡方才放下心来。

合伙的生意不好干,三个光棍每天轮换着干活。今天你蒸面皮,明天他揉面扯面。反正不管多苦多累,坚持到半年多时间,还是产生了矛盾。

刚开始的时候子凡拿出三分之二多的本钱,长喜不到三分之一。海元一分钱没有,本身也没钱。

这种小买卖都是手头活,尽管不用出太大力气,但的确很辛苦。每天早晨最迟六点准时起床,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关门。工商和卫生防疫站都要办证,几乎每天两头见不到亮。

这长喜在老家好吃懒做惯了,海元不必多说,都是不操心的主。两人走到一起少不了磕磕碰碰,争争吵吵是常有的事。天天六点钟起床,两人都吃不了这种苦头。

半年时间下来,海元和长喜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让子凡赶紧找人,这活他俩干不了。宁可找个出力的活干,也不愿成天呆在店里遭罪。

天无绝人之路,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正当子凡为海元和长喜的事而烦忧的时候,这天早晨遇到了汉中老乡,姓‘魏名功成’。在钢城当了九年兵后转业到当地派出所,成了一名副指导员。

子凡正在店里忙着卖早点,就见魏功成穿着制服进来。用汉中话说,来一碗热面皮,一碗菜豆腐。

子凡一听口音,这是正宗的家乡人。又是民警,当下喜出望外。忙说道:“老乡请坐,马上就好”。

急忙往碗里多放了些菠菜豆芽,几勺油泼辣子,味道调的稍重一些。因当地人辣椒吃的少,功成和艾昆还要上班,临走前给子凡留了电话号码,方便以后再联系。

子凡把功成和艾昆的电话存好道:“明早过来吃热面皮,到时候我给你两打电话或发条信息就行了”。两人各自还要上班,暂时作别。

此后只要有空,功成和艾昆隔三差五总要来吃早点,接触时间长了,关系自然更加密切。

尤其是艾昆,最后和子凡竟成了无话不谈的‘红颜知己’。共同的话语越来越多,都喜欢唐诗宋词,爱好古典文学方面的的知识。以至于发展到后来,两人竟产生了一段‘孽缘’。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自从认识功成之后,子凡经常给他打电话,没事的时候喝点小酒。

按说要是别人,功成很有可能借故推辞,毕竟身份不一样。为这子凡也想过好多次,自己几斤几两,难道心里没点数吗?可随着交往的时间一长,两人说话还挺投机。本身又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人,饮食习惯和家乡情结大同小异,把两人的距离逐渐拉的更近。

子凡心里明白,不能给功成增添一丁点儿麻烦。桥归桥路归路,一码是一码。吃饭喝酒可以,但其他的事闭口不谈。更不能随便找功成帮忙,只有这样才能长久交往下去。

当过兵的人性情比较直爽,不爱拐弯抹角,这点子凡心里非常清楚。不给对方添麻烦,尽量不找对方办事。只有这样,人际关系才能更加融洽。

过了几天,子凡给功成打电话,想约他有空的时候晚上喝酒。

功成道:“等星期六不上班的时候再说,最近这几天事多,到时候电话联系,再给你介绍几位在钢城当过兵的汉中老乡。他们现在都定居在这里,和你老家离得都不远。你可以和他们认识一下,将来说不定对你有所帮助”。

子凡道:“等你电话通知,我提前订好雅间,到时见面再说”。

子凡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直到卖完早点九点左右才能歇一会儿。抽支烟后又要到菜市场买菜,准备中午和晚上的所需食材。几乎天天如此,这是每天的基本任务。菜要新鲜,还要及时清洗干净,以备中午晚上急用。看似挺简单,实际繁琐。

中午两点过后基本没啥事了,才能长长松上一口气,准备几人吃的午饭。不管咋样,这些活不干不行,少干一样就会耽误事情。这也是开小吃店的辛苦之处,别人谁能体会?

星期四下午,功成打来电话,和其他几个汉中老乡约好了。定在周六晚上大家见面,共有六人。

子凡心想,既然全是老乡,吃麻辣应该没问题,就在离店不到二百米远的‘川湘人家’订了个十人雅间,晚上六点半左右准时见面。订好后给功成打了电话并征求他的意见,功成非常高兴。那里不但环境好,而且价格也不高。川菜为主,大众化口味。

周六晚上六点半,功成和几个老乡都到齐了。大家依次而坐,功成挨个做了介绍。第一位姓‘姚名知远’,在分局工作。另外还有‘张俭、尤平安、孙志彬、刘利民、牟楚’六人,加上子凡和功成正好八个人一桌。

除了子凡一人是个体户而外,其余全部都是吃皇粮的。当晚少不了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全部都是陕西老乡,说的都是家乡话。彼此互相亲近,倒也其乐融融无拘无束。

饭后各自留了电话存入手机,以后随时联系。

尤平安的老家和子凡距离也是十几公里,属最近的一个。此后两人走的更加频繁,平安爱喝酒,子凡也是一样,兴趣相投。一星期两人最少喝一顿酒,后来成了最要好的铁哥们,就像穿的连裆裤一样。

俗话说的好,合伙的生意不长久。自从小饭馆开业以来,生意还算不错,每天收入稳定。除了按部就班起早贪黑干活而外,再也没有别的出路。

三人分工不同各干其事,从刚开始的笨手笨脚到逐渐熟能生巧,中间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其中的酸甜苦辣,那种熬煎折磨人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饮食行业的艰辛可想而知,容不得半点马虎,更别说偷奸耍滑。纯粹是一个钉子一个眼,少捡一双筷子,少洗一个碗都不行。

转眼到了金秋十月,树上的枯叶不停往下坠落,满目一片萧条景象。地上落叶乱飞,枝丫在风中摇晃。天气逐渐寒冷,没有暖气。只能在屋子中间点上炉子,不时往炉子里添煤,空气变得干燥起来。北方的天气常年少雨,平房家家户户都烧煤取暖。铁皮卷的烟筒伸向窗外,炉火燃烧,给寒冷的冬季增添了不少温暖。

未完待续...

作者有话说:欢迎大家发 我是农村出来的人,文化程度本来不高。初次创作,难免有些词不达意漏洞百出。由于认知水平确实有限,也写不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情节来,只能说是滥竽充数。故把自己平时身边所见所闻的真实事儿贯穿在一起,凑成这部垃圾文字,聊以自慰。

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有原型,并非杜撰,友人切勿对号入座。殷切期盼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本人寸身言謝!

这正是!

此生何处是吾乡?飘蓬江海亦寻常。溪波万里争归去,任尔千年流远方。来无影,最彷徨。回眸挠首客愁肠。问询人迹沧桑路,几度天涯几渺茫?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