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搭伴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全章节阅读

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全章节阅读

山的那边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越重生《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近期更新完结,主角姜丰姜媛,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间。”想着母亲彪悍的功力,姜丰也笑着点头,说道:“咱们不提这破事了。我买些肉和豆腐回来,又从小七婶那里要了些河蚌,给你们做顿好吃的。”“哪里能让你动手。”苏氏过来拿菜,熊楚楚也要去烧火。姜丰连忙拦着她们,说道:“读书也要讲究劳逸结合,就让我来吧!娘,你帮我看看媛媛跑哪里去了,娘子你只管坐着,厨房里烟熏火燎的,没得熏坏了你。”他主要是不......

主角:姜丰姜媛   更新:2024-03-22 23:4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丰姜媛的现代都市小说《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全章节阅读》,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重生《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近期更新完结,主角姜丰姜媛,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间。”想着母亲彪悍的功力,姜丰也笑着点头,说道:“咱们不提这破事了。我买些肉和豆腐回来,又从小七婶那里要了些河蚌,给你们做顿好吃的。”“哪里能让你动手。”苏氏过来拿菜,熊楚楚也要去烧火。姜丰连忙拦着她们,说道:“读书也要讲究劳逸结合,就让我来吧!娘,你帮我看看媛媛跑哪里去了,娘子你只管坐着,厨房里烟熏火燎的,没得熏坏了你。”他主要是不......

《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全章节阅读》精彩片段


姜玉留下一个装着房契、地契的箱子,就神色匆匆地走了,不肯留下吃饭。明知丈夫高逵是个不可靠的,她得回去照看几个孩子。

姜丰将姐姐送出门,回来看到娘和娘子都面带忧色。姜丰眼珠转了转,这事情严重性怎么样还不知道呢,没得让娘和娘子跟着担心……

何况楚楚孕相不好,再操心就更不好了,因此笑道:“不是什么事,你们不必担心。这些装神弄鬼的,哪朝哪代没有?成不了什么气候,我们自家不要沾惹就是了。姐姐那里……只要姐姐管得住钱财,姐夫也只能干瞪眼。我明日就去寻他说道说道,不让姐姐受他的气。”

苏氏连忙说:“这事我去说,你安心读书就是,眼看着就要考试了,免得耽误你的时间。”

想着母亲彪悍的功力,姜丰也笑着点头,说道:“咱们不提这破事了。我买些肉和豆腐回来,又从小七婶那里要了些河蚌,给你们做顿好吃的。”

“哪里能让你动手。”苏氏过来拿菜,熊楚楚也要去烧火。

姜丰连忙拦着她们,说道:“读书也要讲究劳逸结合,就让我来吧!娘,你帮我看看媛媛跑哪里去了,娘子你只管坐着,厨房里烟熏火燎的,没得熏坏了你。”

他主要是不想娘子进厨房。熊楚楚这一胎怀得辛苦,闻到油烟味就要吐。但是不让娘子动手,也不好让老娘动手啊,所以还是让他来吧!

苏氏愣了愣,打量了姜丰一会儿,突然笑道:“我儿真是会体贴人了,从前是绝不肯进厨房的……”

说完,喊着“媛媛”的名字往后院去了,留下姜丰和熊楚楚两个面面相觑。

姜丰心里咯噔一下,不会被老娘扒了马甲吧?好在老娘只是感慨一句,没有再细究。

豆腐用油把两面煎黄,倒入炒好的肉末,撒上葱花、淋上酱油,就是一道肉末小葱拌豆腐;剩下的瘦肉剁碎了,挤出一个个肉丸子,和冬瓜一起滚了一道冬瓜丸子汤;河蚌焯水,把肉挑出来,切成细条备用,起油锅,把姜葱蒜爆香,再把河蚌肉放进去炒香,淋入酱油起锅,这是姜葱爆蚌肉。

最后再放油,爆炒了一碟子青菜,这荤素搭配的三菜一汤就齐全了。

熊楚楚难得的胃口大开,吃了两大碗饭。小媛媛吃着碗里的、盯着碟里的,筷子就没有停过。就连苏氏也连连赞道:“我儿这手艺,比县城酒楼的大厨也不差什么了!”

见到家人都捧场,姜丰也很高兴。

其实不是他手艺特别好,而是他做菜舍得放油和调料。就拿老娘做菜来说,她炒青菜都是拿猪肉略微擦了擦锅底,这样的青菜干干涩涩的,能好吃吗?

“你们喜欢,以后就由我做菜!”姜丰豪气地说。

“那可不成!”婆媳俩异口同声,先不说这做饭耽误大郎读书的功夫,就是让他这么个做法,家里的油能用几天啊!

姜家这里其乐融融,高家却是一片鸡飞狗跳。

姜玉一回到家,迎面砸来一个破瓦,只听高逵暴怒地吼道:“你还知道回来?你把我家的钱都搬到娘家去了!我要告你一个盗窃,休了你!”

姜玉冷笑:“你有种倒是休啊!我姜家才看不上你家的破铜烂铁!我是把钱藏起来了!爹娘吩咐的!”

高逵这一年来受够了窝囊气,此时自以为有了依仗,也不忍气吞声了,追着姜玉就要打。

姜玉撒腿就往屋外跑,一边高声哭喊:“救命啊!这天杀的要打杀我了啦!”

此时正是晚饭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吃饭、乘凉,听见有热闹就端着碗走出来瞧。

看到高家媳妇披头散发地在前面跑,高逵凶神恶煞地在后面追,有笑嘻嘻看热闹的,也有热心地拦着,劝道:“高家大郎,打媳妇的男人能有什么出息?快停下吧!”

也有人喊道:“高大郎,你也不打听打听,你那小舅子府试高中了,听说还进过王府呢!你们正经姻亲呢,眼看姜家要起来了,你犯不着得罪他啊!”

高逵听了也有些害怕,王爷那是什么人物?他做梦都攀不上的!因此只能恨恨地停下,对左右说:“你们不知道!从来没有这样厉害的媳妇,管着夫家的钱,还往娘家搬,连丈夫都不让动的!”

姜玉躲在一个老婆婆身后,高声回道:“是爹娘让我管的!说到了你手上,迟早都便宜了别人!”

众人都哄笑起来,人人都还记着半夜“失火”的热闹呢。

“胡说八道!胡说八道!”高逵羞恼地躲回屋里去了。

他可真是冤枉,现在他就是有心也无力啊!

第二天一早,苏氏要去寻亲家好好说道,姜丰想了想,就对她说:“母亲既出门,不如也去老舅那里一趟,请他把这里有贼人为祸乡里的事禀告县令大人。”

苏氏笑着点点头:“还是我儿想得周到!”这是要借势欺人呢!

其实姜丰倒没有欺压谁的意思,他本身和什么柳氏没有仇恨。

但是一个地方出现了这些事,他知道了总不能当不知道。

读书人嘛,不应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姜丰带着妻儿回到家,只见母亲正在厨房里炼猪油,碗柜里还有几样剩菜,就问:“是阿姐回来了?”

苏氏一边看火,一边絮絮叨叨:“可不是!你姐和姐夫都来了,还带了三个小外甥。三娃会喊外婆了,像只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的走路,小模样别提多讨喜了……”

听这语气,姐姐过得还不错。

果然,又听母亲说:“你姐拿了一条大鲤鱼、一块肉还有一坛子油回来。呵……说起来,亲家虽开着油坊,这还是你姐第一次拿油回来呢!中午做了鱼,我留下了半块肥肉,剩下的肉让他们带回去了。”

此时的人走礼,主人家一般不会全收,要留下一些,再添些东西作为回礼让客人带走。

苏氏接过熊楚楚的篮子看了看,眉开眼笑:“亲家母还是这样敞亮,回的是最好的五花肉,我们今晚做芋头扣肉!”

芋头扣肉这道菜费油又费柴,不是逢年过节,平时是不做的。

一旁的小媛媛突然说:“娘,我要吃炒饭,要吃会跳的炒饭!”

什么是会跳的炒饭?姜丰不明所以地望着娘子。

只见熊楚楚既心酸又无奈地说:“有一回,她去隔壁七婶家玩,回来就说七婶家的炒饭会跳,可香了。我告诉她要放多油,饭粒才会跳……”

姜丰一把抱起小媛媛,大声说:“爹给你做会跳的炒饭!”

姜丰说到做到,晚饭就撸起袖子亲自下厨,挖出一大块猪油、打了一个鸡蛋,给女儿做会跳的炒饭!

小媛媛在板凳上站着看,见饭粒果然跳了起来,拍着手“咯咯”笑。

晚餐是中秋节的正餐,有鱼有肉,难得的丰盛,小媛媛眼睛里却只有爹爹做的“会跳的炒饭”,一边吃一边说:“爹爹最好!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见女儿吃饱到院子里玩了,姜丰才对娘子说:“我们家以后也不要那么节省了,该吃的吃,该穿的穿,不能让孩子总是羡慕别人,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将来长大了会自卑、小家子气的。”

熊楚楚心里又酸涩又感动,低声应了。

苏氏不高兴地说:“小孩子家,你事事顺着她,没得惯坏了她!”

姜丰耐心解释:“媛媛是个懂事的孩子,什么时候吵过吃穿?是我心疼她。”

“你既喜欢孩子,就早点给我生个大胖孙子!”苏氏顺势瞪了姜丰一眼。

“是是是!儿子快马加鞭、夜夜笙歌……”姜丰话没说完,熊楚楚夹了一大块肥肉塞到他嘴里,噎得他直翻白眼。

该!叫你说荤话!熊楚楚嗔了他一眼。

看着儿子边咳边喝水的狼狈样子,苏氏又气又好笑,也不再说什么了。

第二天,姜丰买了包好茶特意去送给徐掌柜,感谢他的引荐之恩。

鼻尖传来铁观音特有的兰香,徐掌柜内心畅快,茶叶不茶叶的,他还不在意,难得的是年轻人懂得知恩图报。

脸上带着笑容,一边接过茶叶一边说道:“大郎还是这般客气,总是你自己本事,我不过是一封信的事。”

听到徐掌柜唤他“大郎”,姜丰也顺着改了称呼,笑道:“多亏徐叔了!要不是看您的面子,我连王管事的面都见不到呢!”

两人叔侄相称,关系越发融洽了。

徐掌柜是个人老成精的,知道现在姜丰忙,特意提醒:“明年县试,大郎也要着手准备了,不如去给洪先生请个安,向他老人家请教请教。”

姜丰双眼一亮,连连感谢:“徐叔说得是!多谢徐叔提醒。”

又在致远书斋买了些纸笔,才告辞离开。

其实不用徐掌柜提醒,他早已准备好了腊肉、果脯,提着去了洪先生家。

洪先生是一个秀才,在镇上办了一个社学,他的娘子赵氏和姜丰的母亲苏氏同为“秀才娘子”,比较有共同语言,交情不错,前些日子还帮苏氏介绍了做锡纸元宝的活计。

姜丰在父亲去世后,也到洪先生的社学里上过几年学,因为母亲和赵氏的交情,洪先生对他还算照顾。

只是这两年来家境渐窘,加上原主以为自己跟个老秀才学无可学了,就没有再去上学。

但现在的姜丰不会这么想。

洪先生的“竹山社学”成立有十来年了,虽然连一个通过府试的都没有,但是一起读书的,倒是有几个通过县试的,换句话说,这位洪先生在县试押题上是有点道行的。

这也是洪先生能一直坐馆的原因,不然那“膏火之费”,也不是那么好赚的。

秀才也不是那么容易考上的,必须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才能被称为“秀才”,有资格进入县学或府学学习。

没有通过这三级考试的读书人,无论多大年纪,都只能被称为“童生”,有些运气不好的人,一辈子都考不上秀才,成为“白首老童生”。

取得了秀才功名的读书人,才有资格参加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及京城举行的乡试。因乡试在秋季举行,又被称为秋闱,通过乡试的被称为举人。

举人就有资格选官,成为“士”的阶层了,能通过乡试,成为举人老爷,已经是许多人的毕生梦想了。

曾经有一位叫“范进”的老兄,中举之后高兴得疯了。

再往后的会试,在春季举行,故被称为春闱。会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皇帝亲自任命主考官。

会试成绩合格者被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接下来就是读书人的终极一战——殿试。殿试是排名考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这些人都可称为“天子门生”。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这些对姜丰来说都还太遥远。

万丈高楼平地起,不中秀才什么都是假的。

中秋刚过,社学里还放着假。姜丰到的时候,洪先生夫妻俩都在家。

师娘赵氏看到姜丰,和蔼地笑着说:“是大郎来了?正好,我有事要烦你娘子呢,你回去转告一声。你师妹明年三月出阁,劳你娘子帮忙做些针线。”

“恭喜先生、师娘,我回去就让我娘子过来。”姜丰连忙说。

“好歹记着,别忘了。”赵氏笑着叮嘱,才离开了。

洪先生又问他备考的情况,听到姜丰说背《小录》,点点头说:“小录为前辈科考之精华,你好好背熟,也好知道考官的品味,学些破题成题的技巧。我这里有近十年的县试考题,还有我自己押的几套题,你一并抄回去做了,再拿来与我看。”

“多谢先生!”姜丰笑着应了。

这位先生果然是为人师表,一来就布置作业。

不过正所谓“十年科举,八年模拟”、“做不死你,就往死里做”,题海战术正是他现在适用的。

从洪先生家回来后,姜丰就开始了埋头苦读的日子,抽时间写小说都当做是消遣了,忙得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

可怜前世好不容易熬过了高三,穿越了还得再来一遍,甚至几遍!

呜呜呜……前面还有不知道多少场考试等着他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