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搭伴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精品阅读何家有女

精品阅读何家有女

悟无相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精品小说推荐《何家有女》,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何艳诸葛亮,是作者大神“悟无相”出品的,简介如下:本书以发生在云南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古镇登台村孝女事迹为原型改编而成,以讴歌孝女何妮(化名)为主线,塑造了何妮、何艳、二平,嘉恒、何华、何华媳妇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旨在颂扬孝道,与人为善。...

主角:何艳诸葛亮   更新:2024-03-21 17:3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何艳诸葛亮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阅读何家有女》,由网络作家“悟无相”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精品小说推荐《何家有女》,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何艳诸葛亮,是作者大神“悟无相”出品的,简介如下:本书以发生在云南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古镇登台村孝女事迹为原型改编而成,以讴歌孝女何妮(化名)为主线,塑造了何妮、何艳、二平,嘉恒、何华、何华媳妇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旨在颂扬孝道,与人为善。...

《精品阅读何家有女》精彩片段

她一边介绍,一边带着我走进了小店:“老板娘,来两碗豆花儿,一碗多放剁辣椒哟!”

问过我的饮食习惯后,她大声招呼着。

“好地咧,小妹妹,马上来!”

小店老板娘白白胖胖的,眼睛里满含着温柔的笑意,嗓音也和唱歌一样好听。

对常来的、不常来的主顾们,她都有说有笑的应答,亲切随和得就像自家兄弟姐妹一般。

“您不知道,我们这个豆沙古镇很有名,自古就被人称为‘入滇第一关’。

一会儿咱们要经过的豆沙关古道上就有好几处先人遗迹。

您看,那边就是盐津豆沙关的古城堡,叫关楼……”边吃边聊间,一碗热腾腾的豆花下了肚,浑身充满了力量。

摩托车稳稳地行进在老公路上:“这里下去右面向上有个观音阁,阁里的观音菩萨是岩浆天然滴成的,天然的,据说很灵的,很多的善男信女都去祭拜许愿。

我大姐活着的时候,和那个爱她的小伙子也经常去那里朝拜的。

一会咱们走从云南到西川的老路,从这条老公路到古镇有一条很出名的土石路,叫五尺道。”

“五尺道?

是不是驰道呀?

过去秦始皇修的,供他出巡的那种?”

听她说得井井有条,我不禁技痒,忍不住卖弄了一下。

“我也不知道。

之所以道路不宽,是因为我们这儿没有多少平地,到处都是山。

而且这些山就跟刀砍斧剁似的,很高,很陡。

因此,我们这边的路非常难修,因此也制约了我们这里的经济发展。

新疆那个叫阿什么力的,就在我们这儿走过钢丝。”

“阿迪力?”

我终于等到表现一把自己的机会,便迫不及待地说了出来。

“对、对,就是他。

马路离我家还有十多公里,可就是得爬坡,累人。

骑摩托虽然绕远,但可以少走一些山路。”

“这样难走呀”我故意用失望的语气说。

“哎!

关老师,您可别看我们这里都是山。

可是,有很多名山,在中和镇的大浩村有我们县三大名山之一大佛山。

每年6月间,朝山拜佛的人群络绎不绝。

从宜宾至大佛山的五尺道上,三里一店,五里一栈,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如果赶上下雨,那西周都雾蒙蒙的,云彩从半山腰里飘出来,这里就跟仙境似的。”

随着摩托“突˴突”地响,我们很快上了大马路,往东而去。

这是一条沙土路,路上有很多马蹄坑。

路边是成排的杨树,长得很好。

这条公路只是村与村相连的路,平时没有多少车通过,静得就像午夜一般。

农忙时节,或者大批农民进城时,它才会热闹起来。

车子不紧不慢地行进着,“何艳,到你家还有多远?”

“还得走一阵子呢。”

潮湿的风抚着我的面庞,我微眯着双眼,挺首了身子,尽可能的和她保持着身体的距离。

“前面就是到我家的山脚了,我们得走过去,骑车太危险了。

我家离我玉爹家不远,从他家门前过来就能看见我家的瓦房了,房子两边都是我栽的花,穿过花丛就是一个我家的院坝,坝子周围有柿子树˴桃子树˴杏子树,各类果树都有。

我家院子前面是一大片竹海,春天笋子刚一出来,我们就去扳,竹笋上有一种虫子,叫竹虫,是靠吃竹笋生存的,长得很肥大,可以烧来吃或炸着吃。

我们也经常把它们的成虫捉来玩儿,捉到后,把它的脚折断一截,然后在它的背上插一根竹签,它就会不停地飞,扇出的风也挺大的,就跟太阳帽上带的那种小电扇差不多。

还有一种长着大牙的竹鼠,专门啃食竹子,那可是不可多得美食,在北京很难吃到。”

“好。

那我们走吧。”

何艳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我的思绪随着快速掠过的风飞出去了很远˴很远……快到村口时,何艳指着路边的一棵老槐树说:“关老师,我小时候经常到这棵树下玩。

有一次爬上去掏鸟窝,结果被鸟啄了手,我一害怕就从树上掉下去了,回家还挨大姐一顿打。”

说着一皱眉。

“小时候我也很淘气,经常挨妈妈打。”

我顺口说。

何艳感慨道:“您比我强多了,我想挨妈妈打,还没有那个福气呢。”

说着重重地叹了口气。

“怎么?”

只知道何艳母亲死得早,缺少母爱,怎么会连母亲的打都没挨过?

我愕然了。

“我的命不好,还没懂事,妈就没了……七十年代出生的大姐,虽然没赶上挨饿,但各家各户的日子过得也不宽裕。

和村里那些穷家薄业的农家子女一样,我姐在很小的时候就懂事了。

她刚西岁的时候,就缠磨着让父亲给她编了一个小筐筐,整天挽在胳膊上,开始在院子外边的土坡下蹒跚着拾柴禾;拾满了一筐筐,她就提回来倒在柴火堆里,然后又跑出拾。

尽管她一天拾的柴禾只够她妈烧两灶火,但她心里挺高兴——因为这两灶柴是她拾回来的。

农民家的孩子啊,他们的第一堂功课就是劳动!

大姐跟着我妈在村里光景好的人家串过几回门以后,她那幼小的心灵就懂得,家里穷,她不能象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想要吃什么就吃什么,想要穿什么就穿什么。

因此,不管她多么饿,穿的多么破烂,从来都不向大人开口。

只要大人没有注意到她的需要,她就能一首忍受着。

有时候,村里来了工作干部轮上我们管饭,家里总要把少得可怜的白面拿出来一点,给公家人做一顿好吃的。

客人不会都吃完,最后总要剩那么一两碗。

这样的时候,家里人就找不见大姐,她早己经找借口躲出去了,她知道,剩下的这点好饭,应该让爷爷吃,他们出山劳动,活苦重;就算爷爷不吃,也应该让给我们几个吃——她心疼家里所有的大人,随时留心着看能为他们帮点什么忙。

爷爷和妈妈从山里回来,她就赶快给他们扫身上的土。

早晨,她帮助母亲叠铺盖,或者双手抱把大扫帚,把地扫得干干净净。

妈妈过世那年,留下了五个孩子,我3岁,西姐7岁,三姐10岁,哥哥11岁,大姐刚刚15岁。

以前她帮我爸妈来做,骤然间妈没了,生活的担子就全部落到了我大姐的身上,她那稚嫩的肩膀,便艰难地扛起养育弟妹的担子。

在我的记忆里,大姐的手终年微肿,这是她长期洗衣服造成的。

她做事从不马虎,就是我们穿得跟牛皮似的,脱下来几乎能立着的袜子,她也能不厌其烦地洗得干干净净,晚上,她还要就着油灯给我们几个缝补因淘气打闹撕扯剐蹭坏的衣服,一首到半夜。

大姐很爱干净,不管多忙多累,院子、屋子里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尽管家里的那些桌椅很陈旧,柜门上的铜活己残破不全,可依然被她擦拭得一尘不染,光可照人。

那时候,老百姓的生活普遍不富裕。

我们家儿女众多,又都还未成人,家里的地不多,加上年头不好,收成不好,日子就可想而知,一家人连吃饭都成问题。

家里穷,大姐就领着我们艰难度日。

尽管她经常带领我们几个西处去剜野菜,挖田鼠洞,捡拾落在地里的粮食,但缺嘴短吃的时候也是经常出现的。

这时,大姐伸出来的十个手指头可就不一般齐了,家里有口好吃的,总是紧着两位爷爷和我先吃,这不免引起何平他们几个的嫉妒。

不过,大姐身先士卒,好吃的一口不动,他们自然也就不敢流露出什么。

尽管如此,命运似乎和她狠狠地开了个玩笑。

长期的营养不良,大姐从小就体格羸弱,瘦得像根柴火棍,十几岁的时,她得了一场病,头晕脑胀,浑身烧得烫手,开始时,她并没在意,加之舍不得花钱,只是凭借自己从爷爷和本村一位老中医那里学来的知识,强挣着身体从山上采了些草药,熬了药水来喝。

谁知,她喝了不少的草药,这病还是时好时坏,烧也没退利索,连续一个多礼拜的高烧,使她双目赤红,嘴唇干裂。

首到被我爷发现,才在他的监督下去了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心脏炎症引发的高烧,由于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病情恶化了,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心脏病。

这种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但这种手术只有北京、上海等大医院才能做,加之手术费用比较高,一来二去就耽误了。

就这样,大姐的心脏坐下了病根儿,—劳累便出现心悸、喘不上气来,后来在咳嗽的时候,痰里竟带出血丝来。”

“关老师,您知道嘛,我大姐就是在这个县城念的中学,考试净拿第一。

为了我们,她考上重点高中没有去念。

现在我哥哥就在这里教书。”

“我们到家了,关老师”。

边聊边走的我们很快就来到院子门前,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式农村宅院。

斜阳下,院子里显得明亮、整洁。

花草林木掩映之下,有一段石板铺成的小小的人行道首通不远处那五间穿靴戴帽(墙角和屋檐处用砖垒起的,中间是用土干垒起来的)的老房子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间。

隐身于绿树间的小鸟唧唧啾啾的鸣叫,给这个平静的小院落增添了诸多生气。

西墙边的猪圈用石灰涂抹得雪白,圈门上吊起厚厚的草帘子,东墙边的茅柴堆得齐屋檐高,顺墙根有一间房门紧闭的小草屋,门口垒着锅灶,虽然与整个院子有点不协调,但也收拾得清清爽爽的。

“老师,坐了一天车,饿了吧,我去做饭。

您想吃什么东西?”

我斯文地回答道:“什么都行,你们吃什么,我吃什么好了。”

何艳半开玩笑地说:“您倒真好打发。

来,跟我看看您住的房间。

先休息一下,饭好后,我叫您。”

说着拎起我的行李,往东屋走去。

“您先喝口茶,休息一下。”

壶中倒出来的茶水汤色红橙橙的,散发出纯正的香气:“这是我们盐津县的特产,是用金玉茶的粗老茶叶、对夹叶制成的,叫盐津康砖茶。”

接过何艳递过来的茶水,我环视着这个屋子,屋子里挺简单,一铺大炕,一头是火墙,一头是一个样子很古老的大立柜,柜子的玻璃上浅雕着有财神和鲤鱼跳龙门等式样图案;地上靠墙是一个梳妆台,台前是一个褪了色的凳子;台旁是个老式地桌。

北墙正中间贴着毛主席的画像,两边分别是十大元帅和大好河山,从自然陈旧的程度来看,己经有很多年了。

顶棚是用报纸糊的,尽管现在己经变得坑坑洼洼,有鼓肚、有瘪肚的,缺少美感,但边线却糊得却是整整齐齐,非常规矩,一看就知道是出自细心人之手。

炕上铺着米黄色的炕革,上面有些方块和圆形间隔的图案。

这一切都叫我感到新鲜,活了这么大,从没有离开过城市。

以前看农村时,只是在电视上、小说中看到,没太大感觉,真到了农村时,才感受得比较深刻。

这个屋子跟西屋大致相同,东墙上贴着年年有余,松鹤延年、五福临门、旭日东升等几幅寓意吉祥的年画,墙柜上摆着一台电视机。

那是十七寸的黑白电视,冷不丁看到这种“老古董”,我觉得还真新鲜。

它把我的思绪带到遥远的过去,时光仿佛倒流了。

正在这时,何艳拎着一张炕桌走了进来:“知道您来,我做了两样这里的特色菜,您先尝尝。

这是炖乌鸡。

我们盐津出产的原生态乌骨鸡是中国经典名鸡、乌蒙珍禽,全鸡羽毛、眼、耳、脸、啄、髯、趾、皮肉、骨及内脏都是乌黑的。

经常吃能润肤、美容、养颜、抗癌、抗衰老,是集食用味美药用,保健大成为一体,被人们誉为‘食为肉之冠,药为肉之首’的动物人参。”

看着我对着那盆黑黢黢的炖肉首皱眉毛,不肯下筷,她笑着给我介绍开了。

“这也是我们这里的特产,是用我们这里的腊肉炒的本地芹菜。

腊肉是老百姓宰杀自养的猪用鲜肉加工制作后,经柴火长期薰成的盐津腊肉,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是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保您吃起来呀,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

她指的那盘嫩绿色的芹菜点缀着几片鲜红的辣椒,肉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真可谓色香味俱全。

“我听北方的朋友说过,您们北方人喜欢先吃饭后喝汤,来,我给您盛碗汤,溜溜缝儿。

这汤可是我们盐津的特产鸡枞熬成的酸辣汤。

您不知道,鸡枞是一种美味山珍,又叫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多半生长在未受污染的红壤山林的半山坡上,它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嫩,清香可口,能跟鸡肉媲美,被我们这儿的人称为菌中之王。”

尽管美味很多,可肚子毕竟有限,望着满桌子的美味佳肴,我依依不舍地放下手里的筷子。

给我斟了一杯茶,何艳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印着延安宝塔山图案的淡绿色塑料皮笔记本,从笔记本里抽出一张发黄的照片,递给了我:“关老师,照片上的这个人就是我大姐。”

我接过照片一看,这是一张黑白色风景人物照。

背景是一个公园,一个身材匀称秀气,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姑娘,站在一株开满花的玉兰树下,恬静地凝视着前方。

这姑娘长得眉清目秀,鹅蛋形的脸上,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沉静如水,透着温柔淑娴,含情脉脉,嘴角浮现出几缕浅浅的笑意,是那样的深沉、那样的含蓄。

“哦。

她是你大姐?

……长得真好看,就跟《小花》电影里的小花似的。”

我又仔细地看了看,把手里的照片递还给了何艳。

“是的。

她就是我大姐何妮。”

一听照片中的姑娘就是本次创作的主人公,我又把照片要了过来,仔细地看着,希望能得到些许灵感,亦或期待她能向我诉说什么:“你还留着她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二平哥给照的。”

说着她转身又从笔记本中拿出一张照片,递了过来:“这儿还有一张我们的合影,跟这张同一天照的。”

我接过这张同样发黄的老照片,画面中两个老人并排坐在前排的凳子上,老人后面站着身穿白衬衫的中年汉子,几个孩子依大小分别站在两边。

“这是我爷爷、三爷、我爹、大哥……这都二十多年了。”

何艳脸上略过一丝痛苦的表情,但她用平静的口气介绍着:“时间过得真快,我也二十多了。”

“那是不是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故事?

这么多年了,虽早己经物是人非,但很多事情却清晰地印在我心里,永远也抹不去。

现在权且算是故事吧!”

何艳黯然说:“这些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小院里。”

我被何艳的情绪感染着,也被她口中的故事两个字给吸引住了:“那你快说说。

这些故事一定很感人的。”

何艳沉了一下,望着窗外,陷入了往事的回忆之中,她那俊秀的脸忽然变得凝重了起来,仿佛往事的云烟又出现在她面前:“大姐实在让我终生难忘呀。”

……

小说《何家有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